数据库设计-概念设计篇:E-R模型方法解析

需积分: 43 1 下载量 1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780KB PPT 举报
"本资源是关于数据库应用设计的课件,重点关注采用E-R模型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内容涵盖了数据库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施和运行维护。" 在数据库设计中,E-R模型(实体-关系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在概念设计阶段。E-R模型通过实体、属性和联系来描述现实世界的复杂信息,使得非技术背景的用户也能理解。E-R模型的设计分为局部设计和全局设计两个步骤: 1. **局部设计**:此阶段主要确定每个独立部分(或称为分系统)的实体、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实体代表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或概念,属性则描述实体的特性。根据系统的具体需求,确定各个分系统的边界,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覆盖所有必要的业务功能。 2. **全局设计**:在局部设计的基础上,整合所有分系统的E-R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局模型。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合并相似的实体,解决不同分系统间的冲突,以及创建更高级别的联系,以反映整个系统的全貌。 在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中,还有其他多种方法,如直观设计、新奥尔良设计方法、3NF(第三范式)设计等。但E-R模型由于其直观性和灵活性,通常被用作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阶段的核心工具。 9.3章节中,重点讨论了**概念设计**,这是从用户需求到数据库实现的关键环节。概念模型是用户需求和数据库产品的桥梁,它将业务需求抽象为易于理解的模型,便于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在这个阶段,通过E-R模型,可以创建实体、定义属性,以及建立实体间的关系,从而构建起一个反映业务逻辑的概念框架。 接下来的**逻辑设计**阶段,E-R模型会被转换成特定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进一步细化为表和字段。在**物理设计**阶段,会考虑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以优化性能。最后,**实现阶段**涉及数据库的构建、应用程序开发和数据录入,而**运行与维护阶段**则关注数据库的持续监控、备份和性能优化,以及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E-R模型在数据库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帮助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理解和构建符合业务需求的数据库结构,为后续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