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清洁消毒规范:防控病原体传播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6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9 收藏 8.99MB PPTX 举报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pptx" 这份文件主要涉及的是医疗机构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旨在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确保医疗安全。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解析: 一、环境中微生物的生存能力 1. 革兰氏阳性菌,如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在干燥环境中存活数月。 2. 革兰氏阴性菌如鼠伤寒沙门菌和沙眼衣原体的存活时间更长。 3. 病毒方面,呼吸道病毒如冠状病毒和SARS可在物体表面存活几天,而胃肠道病毒可存活2个月,血液病毒如乙肝和艾滋病则可存活7天。 4.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在干燥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可长达1到120天。 二、医疗环境表面污染的来源 1. 感染或定植有病原体的患者是主要污染源。 2. 血液体液污染、排泄物污染和飞沫污染也是传播途径。 3. 医护人员未规范执行手卫生,可能导致环境和手部的交叉污染。 4. 诊疗操作产生的气溶胶会污染空气,影响周围患者和工作人员。 5. 直接接触也可能造成患者之间的传播污染。 三、定义与术语 1. 环境表面包括建筑内部表面和仪器设备表面。 2. 环境表面清洁是指去除污垢的过程。 3. 清洁单元指的是与患者密切相关的高频接触表面,如患者床、床旁桌、监护仪和微量泵。 4. 污点清洁与消毒针对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处理。 1. 低度风险区域包括基本无患者或仅短暂停留的地方,如行政区域、图书馆等。 2. 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可能存在潜在的体液、血液等污染,如普通病房、门诊科室等。 3. 高度风险区域有感染或定植患者,或者对高度易感患者实施隔离,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等。 四、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1. 必须遵循先清洁后消毒的规则,采用湿式卫生清洁法。 2.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包括工作流程、频率、清洁剂和消毒剂的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和更换频率。 3. 清洁剂的选择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来定。 4. 对于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表面,应采取针对性的消毒措施。 这份规范强调了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消毒的重要性,以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在日常医疗活动中,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执行,可以显著提升医疗环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