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分类新方案:突破与应用

0 下载量 10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426KB PDF 举报
松辽盆地深层岩性(火山岩)分类方案是一项旨在解决该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火山岩复杂性的科学研究。作者王璞珺、郑常青等通过对近年来127口钻井的深入研究,结合国内外火山岩分类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框架。 首先,火山岩被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别: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熔岩是由冷凝固结过程形成的,其孔隙性和渗透性特性不受埋藏深度影响。相反,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则经历了压实固结过程,其物理性质会随深度增加而变差。研究发现,如珍珠岩、黑曜岩和松脂岩等多为酸性火山熔岩,而中基性类型也不少见。 隐爆角砾岩和具有熔结结构的岩石则被归类于火山碎屑熔岩类,这表明了它们的成因特点。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特别是自1990年代初,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勘探过程中火山岩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徐家围子地区,已钻探的火山岩探井数量超过200口。然而,不同机构对火山岩的分类和命名不统一,导致了命名混乱,影响了勘探、开发和评价工作的效率。 因此,该方案的提出旨在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分类系统,以便于岩相学和储层研究,减少命名冲突,为松辽盆地北部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清晰的指导。同时,为了全面性,方案还包括了深层可能出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确保了分类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作者们借鉴了矿物成分分类和岩石化学成分分类两种方法,但鉴于火山岩独特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他们采用了更为实际的策略,即利用化学成分来确定火山岩的标准化矿物组成,并通过参考深成岩的分类图进行火山岩的归类。这样的分类方案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松辽盆地的地质研究和资源开发,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与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