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与数据完整性:原因与挑战

需积分: 50 1 下载量 6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143KB PPT 举报
"数据库系统概论,数据管理的演变,数据完整性受到破坏的原因" 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确保数据正确性和一致性的关键因素。完整性受到破坏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这些原因包括: 1. 错误的数据:输入错误、数据转换错误或数据格式不正确都可能导致数据完整性受损。例如,如果在录入时误将数字“1”输入为“7”,那么相关记录的信息就会失真。 2. 错误的更新操作:不当的数据库更新操作,如删除应保留的记录或更改关键字段的值,都会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此外,程序错误或未授权的修改也可能导致问题。 3. 软硬件故障:硬盘损坏、系统崩溃、电源中断等硬件故障,以及操作系统错误、软件bug等软件问题,都可能使数据丢失或损坏,从而影响完整性。 4. 并发访问:在多用户环境中,多个用户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读写操作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如果不适当地管理并发控制,可能会出现数据冲突和错误。 5. 人为破坏:恶意攻击者可能会试图篡改数据库中的信息,或者通过注入SQL代码来获取敏感数据,这会严重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人工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数据不被持久存储,没有专门的管理软件,数据冗余度高,缺乏有效的数据管理和保护。 2. 文件系统阶段: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据开始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和存储,但仍然存在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问题,数据的逻辑独立性不足。 3. 数据库系统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数据库系统引入了复杂的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提供了高度的数据独立性,降低了数据冗余,提高了数据共享,增强了安全控制,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模型,它是描述数据和数据之间联系的数学框架,通常包含数据的静态特征(数据结构和联系)和动态特征(定义在数据上的操作)。例如,关系数据模型由E.F.Codd提出,是当今最广泛使用的数据模型,它基于表格形式的数据表示,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和操作能力。 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约束(如主键约束、外键约束)、事务处理和恢复机制、并发控制策略(如锁和多版本并发控制)等手段。通过这些机制,可以防止或在出现问题后修复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