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扫描转换算法实现与分享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8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4 收藏 98KB DOC 举报
"这篇文档是关于多边形扫描转换算法的实现,主要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填充算法。作者通过MFC框架的OnDraw函数来绘制多边形,并使用了活性边表(AET)和新边表(NET)的数据结构。"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多边形扫描转换是一种将多边形轮廓映射到二维图像平面上的过程,常用于图形渲染和填充。此文档详细介绍了如何实现这一过程,主要关注点在于如何有效地跟踪多边形的边缘并进行填充。 首先,文档中提到的`OnDraw`函数是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框架中用于绘制视图的一部分,开发者通常在这里添加自定义的绘图代码。在这个例子中,作者将实现多边形填充算法的代码放入这个函数中。 接着,作者定义了两个结构体:`XET`(表示边信息)和`point`(表示顶点信息)。`XET`结构体包含了边的当前x坐标、x坐标增量(dx)、最大y坐标(ymax)以及指向下一个边的指针,这些都是扫描转换算法中必要的数据成员。`point`结构体则简单地存储了每个顶点的x和y坐标。 为了进行扫描转换,首先需要找到多边形的最高点,这可以通过遍历所有顶点并比较它们的y坐标来完成。这个最高点的y坐标决定了扫描线的终止位置。 然后,初始化活性边表(AET)和新边表(NET)。AET用于存储当前扫描线上可见的边,NET则用来临时存放新产生的边。作者创建了一个指向AET头部的指针`pAET`,并设置其初始状态为空。 文档中没有给出完整的代码,但可以推测后续部分会包含以下步骤: 1. 初始化NET表。 2. 对于每个扫描线,从最高点的y坐标开始,逐步下降。 - 更新AET中的边,根据dx计算每条边在当前扫描线上的x坐标。 - 处理边的交点,将新产生的边添加到NET。 - 检查NET,将新边插入到AET中。 3. 在每个扫描线上,根据AET中的边决定像素的填充规则,如非零环绕法则(Even-Odd Rule)或光栅化算法。 4. 继续此过程,直到扫描线到达最低点的y坐标。 多边形扫描转换算法的核心在于有效地管理和更新边表,以及正确地处理边的相交情况。这个过程对于理解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填充算法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图形的显示质量和效率。通过这样的实践,开发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