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灭火:红庙矿综放面合理注氮参数研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7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359KB PDF 举报
"红庙矿综放面防灭火合理注氮参数" 本文主要探讨了红庙矿五区5-2S综放工作面采空区防灭火的合理注氮参数问题,旨在有效防止煤炭自燃,确保煤矿安全生产。通过现场测量、实验室实验以及计算机模拟等多方法结合,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不同注氮条件对采空区自燃"三带"(即氧化带、过渡带和还原带)分布的影响。 首先,研究发现注氮量对采空区自燃氧化带的宽度有显著影响。随着注氮量的增加,氧化带的最大宽度逐渐减小。因此,对于红庙矿五区5-2S综放工作面,合理的注氮量区间被确定为660至800立方米/小时,这一范围有助于控制氧化过程,降低火灾风险。 其次,注氮的位置选择也至关重要。经过分析,最理想的注氮位置是在工作面运输顺槽侧的采空区后方10至30米处。这一位置能更有效地将氮气引入到关键区域,抑制氧化反应。 此外,注氮的时间安排也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每天累计注氮时间不应超过15小时,以保持最佳的防灭火效果,避免过度注入导致的资源浪费或潜在的环境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这些注氮参数后,红庙矿五区5-2S综放工作面的防灭火效果显著,成功预防了采空区自燃,保障了工作面的安全运行。这一研究对于其他煤矿的防灭火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在如何科学地制定和调整注氮参数方面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涵盖了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数值模拟、注氮、自然发火、自燃带、放顶煤采煤以及采空区,这些都是煤炭开采与安全领域的核心概念。该研究不仅在技术层面对煤矿防灭火提供了指导,还在方法论上展示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可行性,如现场实践与数值模拟的结合,对于提升煤矿安全水平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