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模块设计与构形探索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1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132KB PDF 举报
"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模块及构形设计 (2004年),由李树军、张艳丽和赵明扬等学者研究,探讨了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包括7种功能模块,3种1自由度关节模块,2种连杆模块,2种辅助模块。模块设计独立,接口圆筒形以增强重组时的刚度和灵活性。模块化设计允许不同尺寸系列,构建模块库,以适应不同任务需求。研究还涉及3自由度串联机器人的构形系统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该研究受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旨在解决制造系统高度柔性和任务适应性问题。" 本文是一篇关于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技术的科学研究论文,作者深入研究了机器人模块的结构设计。他们设计出7种不同类型的模块,这些模块涵盖了关节、连杆和辅助功能,每个模块都有独立的功能,且设计上注重重组的便捷性和结构刚度。通过采用圆筒形连接界面,可以确保模块在重组过程中保持稳定,同时提高了整体的机械性能。 此外,这些模块被设计成多个尺寸系列,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任务需求。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允许构建一个模块库,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从库中选取合适的模块,组装出适应特定任务的机器人构形,大大增加了机器人的多功能性和适应性。 研究还特别关注了3自由度串联机器人的构形设计,这是机器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串联机器人的运动自由度直接影响其操作的复杂性和精度。通过实际制作的实验模块,研究人员验证了所提出的构形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表明他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项研究在解决现代制造系统中面临的挑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即如何实现制造系统的高度柔性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任务需求。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通过模块的组合和重组,可以快速调整机器人的功能和形态,适应不同工作场景,这对于提升制造效率和降低系统改造成本具有显著价值。 该研究为可重构模块化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展示了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对于推动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