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模式识别英文课件:线性分类模型详解

需积分: 9 4 下载量 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0 1 收藏 1.34MB PDF 举报
本篇华南理工模式识别英文课件聚焦于线性模型在分类问题中的应用,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线性分类模型(Linear Classification Models):针对二分类问题,课件首先介绍了线性判别分析的基础,包括几何上的理解,即如何通过找到最佳超平面来区分两个类别。其次,讲解了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Classification),这种方法通过最小化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平方误差来构建分类决策边界。 2. 感知器算法(Perceptron Algorithm):作为参数化的线性分类方法,感知器是一种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它通过迭代更新权重以实现分类。这个部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以及在解决非线性可分问题时的局限性。 3. 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GLM):扩展了线性模型的概念,包括对非线性关系的处理,允许使用不同的链接函数将线性模型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关联起来。GLM适用于更广泛的统计建模,提供了灵活性和准确性。 4. 分类问题:课程强调了分类问题的一般定义,即给定训练样本(特征向量和类别标签),目标是将新的特征向量分配到预定义的离散类别中。分类方法被分为参数化和非参数化两大类,前者基于对数据分布的假设,后者则不依赖于特定的分布形式。 5. 参数化方法:这部分深入讨论了参数化方法的优点,如假设数据的分布形式(如高斯分布)并使用训练样本估计参数(如均值和标准差)。然而,如果这些假设不成立,结果可能会有显著偏差。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是常见的参数化学习策略,通过最大化数据的概率来估计模型参数。 6. 多类分类:当面临多于两个类别的问题时,课程展示了如何将上述方法扩展到多分类情境,通常通过像One-vs-Rest或一对一策略,或者使用更复杂的模型结构,如支持向量机或多层神经网络。 华南理工的模式识别英文课件为学习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涵盖了从基本的线性分类到复杂多类问题处理的全面教学内容,适合深入理解和实践模式识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