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降水类型分析与雨夹雪比例定量计算

0 下载量 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233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黄河源区降水类型的识别以及雨夹雪比例的准确划分在积融雪模型中的重要性。作者马捷和李丽针对黄河源区这一寒区特有的气候特征,利用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的气象站记录数据,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首先,他们强调了降水类型,特别是雨夹雪,对积融雪动态平衡过程的显著影响。积融雪模型中,降水量的输入极其关键,而雪量的准确估算直接关系到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寒区如黄河源,除了降雨,降雪和雨夹雪都是常见的降水形式,它们的区分对积雪的积累和融化有显著区别。 文章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通过气温和降水类型出现频率的关系,构建了一个降水类型分类模型,这种方法降低了对单一变量的依赖,提高了划分的准确性。研究过程中,作者选择了五个站点的长期积雪深度数据,通过对1979年前的记录进行统计,确定了雨夹雪出现的温度区间,并将其细分为多个温度段,以便于量化不同类型的降水频率。 在计算雨夹雪比例时,作者同样运用非线性回归,考虑了温度和降雪降雨次数的比例,以此确定雨雪混合状态下的雨量占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精确地模拟黄河源地区的降水过程,从而提供更为可靠的积融雪模型输入。 总结来说,这篇首发论文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为黄河源区积融雪模型提供了降水类型划分和雨夹雪比例划分的科学依据,对于理解该地区水文过程及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方法的推广可能有助于提升其他寒区积雪模型的预测性能,对水资源管理和环境科学研究有着积极作用。
2021-02-1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