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CT的灰度图像压缩代码实现与分析

需积分: 33 23 下载量 18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1 收藏 7KB TXT 举报
这段代码是用于灰度图像压缩的一种实现,主要利用了离散余弦变换(DCT)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以减少存储空间。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低频系数量化和高频系数量化。 1. **灰度图像读取与预处理**: 首先,通过`imread`函数读取名为"xiongqiang.tif"的灰度图像,并获取其尺寸M和N。将图像划分为8x8的小块进行处理,这是DCT变换的标准块大小,以便于计算。 2. **离散余弦变换(DCT)**: 对每个8x8的小块进行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这是一种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用于频率域分析。DCT将图像的像素分布转换为不同频率成分的权重,高频成分通常包含更多的细节信息,而低频成分则包含更多的结构信息。 3. **量化过程**: 分别对低频和高频系数进行量化。低频系数量化部分,对于每个8x8块,求和所有非中心(即p,q不等于1,1)的绝对值,然后减去中心系数的绝对值,得到量化后的T1矩阵。高频系数量化类似,但只对1到4的子区域进行求和和中心系数的调整,因为高频部分通常更敏感于量化误差。 4. **压缩率计算**: 计算量化后的低频系数总和(T)和高频系数总和(L),并分别除以总的8x8块数量,得到平均的量化系数值。这些值反映了压缩的程度,因为较低的系数意味着更少的信息被保留。 5. **重复量化过程**: 代码还包含了另一个循环,与之前相同的操作,这可能是为了进一步压缩或者实现某种迭代优化策略。两次量化处理可能有不同的目的,如提高压缩效果或达到更好的视觉质量。 通过这个代码,图像被分解、变换、量化,最后得到的T和L矩阵的低值部分代表了经过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这个过程适用于需要节省存储空间的场景,尤其是在图像传输、存储和处理效率要求高的应用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图像压缩通常还会涉及熵编码(如霍夫曼编码或算术编码)来进一步减小存储量,而这部分代码并未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