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非监督分类:初始聚类中心方法比较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325KB PDF 举报
"这篇研究论文主要探讨了非监督分类中初始聚类中心选取方法的比较。作者魏从玲和符丽萍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初始聚类中心算法在遥感影像非监督分类中的应用效果,强调了初始聚类中心选择对于分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分析,他们使用类间距离和类内标准差作为评估指标,得出最大最小距离选心法在分类精度上表现优秀,但计算效率较低;而基于均值标准差定心法则在效率上占优,但在精度上略逊一筹。文章发表于《测绘工程》杂志2009年第18卷第1期,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具体分类为TP75,并被赋予文献标识码A。" 非监督分类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一种常用技术,它无需预先标记的数据,而是通过分析图像像素之间的相似性自动形成类别。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步骤,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后续分类的准确性和速度。本文研究的几种方法包括最大最小距离选心法和基于均值标准差定心法。 最大最小距离选心法是根据像素间的最大最小距离原则来确定聚类中心,这种方法倾向于将样本点均匀地分布在所有可能的类别中,从而提供较好的分类边界。然而,这种方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不适合大数据量的处理。 另一方面,基于均值标准差定心法通常通过计算每个特征维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来确定聚类中心,其优点在于计算简单,适合快速初始化。尽管这种方法在效率上有优势,但由于仅依赖于平均值和标准差,可能会导致聚类中心选择不够精确,从而影响最终分类结果的准确性。 论文中提到的评价标准——类间距离和类内标准差,是衡量聚类效果的两个关键指标。类间距离反映了类别之间的区分度,而类内标准差则衡量了同一类别内部的像素差异。这两个指标可以帮助评估不同初始化方法下的聚类质量。 魏从玲和符丽萍的研究提供了关于如何在非监督分类中优化初始聚类中心选取的见解,对于改进遥感图像处理算法和提升分类效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特定场景的需求,可以选择兼顾精度和效率的方法,或者寻找新的优化策略来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