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磷脂/正丙醇/肉豆蔻酸异丙酯微乳相结构转变与应用性能

0 下载量 1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791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卵磷脂/正丙醇/肉豆蔻酸异丙酯/水(W/O)型微乳体系的相结构变化。研究由张奕、蔡建周、魏建业和薛巍四位作者合作进行,他们利用卵磷脂作为主要的表面活性剂,正丙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而肉豆蔻酸异丙酯作为油相,目的是制备并深入研究这种微乳系统的稳定性及其随含水量变化的相行为。 研究方法涉及多手段的分析,包括浊点法来检测微乳体系的浊变过程,发现当含水量超过10.71%时,微乳会出现浑浊,表明水与油相之间的界面开始不稳定。电导法则用来监测体系的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在含水量达到3.85%前电导率增长缓慢,之后快速上升,当超过10.71%时电导率显著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水相增多导致油相溶解度下降。 动态光散射法(DLS)对微乳粒径的测量揭示了一个转折点,即在含水量5.66%时,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当含水量超过10.71%时,粒径急剧增加三个数量级,这提示可能发生了微乳结构的重大变化。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用于研究热行为,发现含水量超过3.85%后,出现水的结晶峰,并随着含水量增加,结晶峰位置向高温移动,峰面积也随之增大,直至11.5%时出现两峰叠加,表明水相的结晶过程在含水量特定区间内显著。 整个研究结果表明,微乳体系在含水量从3.85%到5.66%之间经历从W/O单一相向双连续相的转变过程,而10.71%的含水量是相分离的临界点。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微乳的相行为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该体系在药物载体和纳米粒子制备领域的应用性能优化。通过精确控制含水量,可以调控微乳的稳定性和分散性,这对于精细化工、生物技术以及药物传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4-10-03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