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5年通信中级工程师ATM网络真题详解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收藏 22.5MB PDF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针对2012-2015年间中级互联网技术的考试题目,主要聚焦于通信中级工程师互联网实务的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相关知识。ATM是一种早期的高速电路交换技术,用于实现电信网络的高效传输。 知识点解析: 问题1: - ATM协议参考模型简化了ISO/OSI七层模型,采用四层结构,分别为物理层、ATM适配层、ATM层和高层。其中,物理层被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子层:媒体相关物理媒体子层(PMD)和传输汇聚子层(TCON)。PMD负责比特的物理传输,确保在不同媒介上正确发送和接收;TCON则提供一个统一接口,将ATM层的信元打包成适合物理媒体子层传输的格式(如SONET数据帧或FDDI数据帧),并在接收时解包和验证信元。 问题2: - 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ATM网络概念结构及接口”图来确定接口①到⑧的具体名称。由于这部分没有实际图像,这需要考生熟悉ATM网络架构并能识别各接口的功能,例如可能包括AAL、VC、PVC、DLCI等接口类型。 问题3: - 接口②和③通常用于高速数据传输,适合的速率是那些能够与ATM网络的带宽匹配的。155.520Mbps和622.080Mbps是常见的ATM标准接口速率,适合这两个位置。2Mbps可能不足以支持这些高速应用,而2.5Gbps虽然理论上高于ATM标准,但具体是否适用,取决于网络配置和需求。 问题4: - (a) 正确。ATM确实是一个多业务传送平台,支持各种服务质量(QoS)保证,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的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 (b) 错误。ATM是面向连接的技术,数据、信令和网关数据都通过虚连接(Virtual Circuit, VC)进行传输,形成端到端的逻辑连接。 这份题目考察了考生对于ATM技术的理解,包括其协议模型、信道复用、接口类型、速率选择以及其在实际网络中的特性。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通信中级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它们涉及网络设计、配置和故障排查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在备考过程中,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理论和实践知识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