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组件与接口详解:实现服务交互的关键

需积分: 2 4 下载量 18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553KB PPT 举报
在"接口定义-MFC COM东南大学PPT"中,主要讨论了微软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的相关技术和概念。这部分内容涵盖了COM技术的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和关键组件。 1. COM技术的发展:介绍了COM技术从早期的单个应用程序模式,如DLL(动态链接库)和OLE(对象连接嵌入)发展到更高级别的组件化解决方案,包括从最早的OLE1.0和OLE2.0到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COM+以及.NET框架。组件技术解决了单个应用程序的局限性,如开发难度大、更新困难等问题,促进了组件的独立开发和跨平台、跨语言的重用。 2. COM结构:COM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COM组件,它们是具有特定逻辑功能的可执行代码;COM接口,作为一组逻辑关联的函数集合,提供了组件与外部交互的能力;COM对象,每个对象代表特定类的一个实例,支持一个或多个接口;以及组件客户和组件服务器,前者是应用程序中的调用者,后者负责实现功能。 3. COM接口定义:接口是COM的核心,定义了一组函数,客户程序通过接口指针调用这些函数以获取组件服务。接口数据结构中的pVtable(虚函数表)是实现接口的关键,它存储了每个接口方法的地址,使得客户端能够动态调用相应的方法。 4. COM类工厂机制:类工厂是COM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负责创建和管理对象实例,确保了对象的生命周期管理和版本兼容性。COM类工厂可以根据接口类型创建相应的对象实例,即使在不同版本或语言环境下也能保持一致性。 5. DCOM和COM+扩展:DCOM(分布式COM)扩展了COM,使其能够在分布式的环境中工作,增强了组件的远程通信能力。COM+则提供了更多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如事务管理、安全性控制等,进一步提高了COM组件的复杂应用支持。 6. .NET框架下的COM集成:.NET框架虽然引入了自己的.NET组件模型,但仍然支持COM组件,使得.NET应用可以无缝地与COM组件交互,体现了COM在跨技术栈中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总结来说,该PPT深入探讨了COM作为软件组件通信的基础架构,从其发展历程到内部工作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接口和类工厂实现组件间的高效通信。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开发跨平台、可重用和互操作的软件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