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编译:vmlinux目标解析与体系结构组件

需积分: 10 12 下载量 1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589KB PPT 举报
本篇文章由陈香兰教授撰写,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Linux内核源代码的编译过程,特别是针对基于I386架构的Linux内核。文章以Linux 2.6.26版本为例,首先介绍了Linux源码的组织结构,强调了目录层次的重要性,如根目录、arch目录以及其中的x86子目录。 核心内容聚焦于`vmlinux`目标的编译,这是Linux内核的主要可执行文件。作者指出,通过`core-y`选项可以观察体系相关和体系无关代码的编译流程,比如`vmlinux-init`、`vmlinux-main`和`vmlinux-dirs`等模块的处理。对于x86架构的启动文件,文章提到了`head-y`和`init-y`,并提及了`BITS`的定义可能在这里起到关键作用。 接下来,文章讨论了链接过程,特别是`bzImage`的创建。`bzImage`是Linux内核的一种常见压缩格式,它包含了压缩后的内核加上解压缩头`headXX.S`和`misc.c`,以及启动头`setup.bin`。在`arch/x86/Makefile`中,可以看到编译流程的具体实现,如如何将这些组件整合到最终的bootImage中。 最后,文章总结了整个编译过程的关键步骤: 1. 生成包含体系结构相关和无关部分的`vmlinux`。 2. 对`vmlinux`进行压缩,并添加解压头和启动头。 3. 针对x86启动,涉及到Header.S、Compressed目录下的head_32.S、Kernel目录下的head_32.S和head32.c,以及Init目录下的main.c。 对于想要进一步研究基于x86的Linux启动的读者,文章指出了预习的重点,如头文件、压缩文件和内核初始化函数。 本文是一篇实用的指南,深入剖析了Linux内核源代码编译过程中`vmlinux`的构建细节,为学习者提供了理解Linux内核构建逻辑和体系结构敏感性代码集成的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