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碳薄膜非易失性存储研究:电阻开关机制探索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0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1.43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墨烯类碳薄膜在非易失性存储应用中的电阻切换特性。通过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Al / SiO2 / Si衬底上制备了这种类石墨碳膜,并在Cu / aC / Al / SiO2 / Si多层结构中发现了稳定的双极电阻开关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开关具有约3的开/关比,保持时间超过10^5秒,以及低于3伏的切换阈值电压。同时,低电阻和高电阻状态下的电流-电压(I-V)特性可以通过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得到很好的解释。电阻切换行为被认为是由于aC薄膜中的深层缺陷导致的电子捕获和去捕获过程。" 详细内容: 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现代电子存储技术中,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 NVM)因其数据在断电后仍能保持的能力而备受关注。电阻随机存取存储器(Resistance Random Access Memory, ReRAM)是一种新兴的NVM技术,它利用材料的电阻变化来存储信息。本文旨在探索石墨烯类碳薄膜作为ReRAM的潜力,以实现高效、低功耗且性能稳定的存储设备。 实验方法: 研究者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Al / SiO2 / Si衬底上沉积类石墨碳(a-C)薄膜。这种技术允许精确控制薄膜的厚度和组成,对于优化材料的电气性能至关重要。 电阻切换行为分析: 在Cu / a-C / Al / SiO2 / Si结构中观察到的双极电阻开关现象表明,这种材料具有作为ReRAM单元的潜力。双极RS意味着可以通过正向和负向电压脉冲在低电阻状态(LRS)和高电阻状态(HRS)之间切换,这对应于逻辑“0”和“1”。开/关比约为3,意味着在两种状态间有显著的电阻差异,这对于区分存储状态至关重要。此外,超过10^5秒的保持时间确保了数据的长期稳定性,而低于3V的切换阈值电压则有利于降低能耗。 理论解释与机制: I-V特性在LRS和HRS下的良好拟合表明,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这种电阻切换行为。在这种模型中,电场在薄膜内的局部变化导致电流密度的非线性变化。研究者认为,RS现象是由于a-C薄膜内的深层缺陷处的电子捕获和去捕获过程引起的。这一过程涉及电子在缺陷态与导带间的转移,从而改变材料的电导率。 结论与意义: 石墨烯类碳薄膜展现的稳定RS特性为非易失性存储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候选材料。其较低的开关阈值电压、较长的数据保留时间和良好的双极RS特性,使得这种薄膜有望用于未来高性能、低能耗的ReRAM器件。此外,对电子捕获和去捕获机制的理解也为优化材料设计和改进存储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