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T扫描技术:从原理到图像处理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872KB PPT 举报
"系统控制部分-CT原理,包括CT扫描方式的发展、CT扫描装置的结构、CT图像的质量参数、图像特性以及后处理技术。" 在医学影像领域,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它利用X射线对身体进行断层扫描,通过复杂的计算生成高精度的内部结构图像。本文主要探讨了CT扫描的不同方式及其发展,CT装置的结构,以及CT图像的质量和后处理技术。 一、CT扫描方式演变 CT技术自1971年以来经历了多次革新,从最初的单束扫描方式到现在的螺旋扫描方式,扫描速度和效率显著提高。单束和窄扇束扫描主要用于头部,而广角扇束和反扇束扫描则适用于全身扫描。螺旋扫描方式是目前的主流,其特点是球管连续旋转曝光,同时检查床连续平移,实现了快速连续的数据采集。 二、CT扫描装置结构 CT装置主要包括X线发生装置、检测器、检查床和滑环等组件。X线发生装置产生X射线,检测器用于收集透过人体后的X射线信息,检查床可调整患者位置,滑环则允许X线球管和电缆在旋转时不受限制地传递电力。此外,还有准直器、冷却装置等辅助设备。 三、CT图像质量参数 1. 对比度分辨率:衡量区分不同密度组织的能力,受噪声、剂量和几何尺寸影响。 2. 空间分辨率:反映设备识别最小物体的能力,与剂量和密度有关。 3. 断层厚度:一次扫描覆盖的组织深度。 4. 赝像:由于各种因素(如散射线、影像重叠、运动等)产生的非真实图像。 四、CT图像特性 CT图像具有高密度分辨率但相对较低的空间分辨率,无散射线,无影像重叠,但可能受到伪影影响。 五、CT图像后处理 1. 窗口技术:通过调整窗口宽度和位置来优化图像显示,使特定CT值范围更突出。 2. ROI(感兴趣区)测量:利用光笔定义区域,测量各项参数。 3. 重建技术:从原始数据生成不同角度或模式的图像。 4. 图像再加工:包括减影、过滤和局部放大等,进一步提升图像的诊断价值。 CT原理涉及了扫描方式的演进、设备的构成以及图像质量和处理等多个方面,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医学影像诊断的精确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