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T扫描技术:从原理到图像处理
需积分: 9 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872KB PPT 举报
"系统控制部分-CT原理,包括CT扫描方式的发展、CT扫描装置的结构、CT图像的质量参数、图像特性以及后处理技术。"
在医学影像领域,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它利用X射线对身体进行断层扫描,通过复杂的计算生成高精度的内部结构图像。本文主要探讨了CT扫描的不同方式及其发展,CT装置的结构,以及CT图像的质量和后处理技术。
一、CT扫描方式演变
CT技术自1971年以来经历了多次革新,从最初的单束扫描方式到现在的螺旋扫描方式,扫描速度和效率显著提高。单束和窄扇束扫描主要用于头部,而广角扇束和反扇束扫描则适用于全身扫描。螺旋扫描方式是目前的主流,其特点是球管连续旋转曝光,同时检查床连续平移,实现了快速连续的数据采集。
二、CT扫描装置结构
CT装置主要包括X线发生装置、检测器、检查床和滑环等组件。X线发生装置产生X射线,检测器用于收集透过人体后的X射线信息,检查床可调整患者位置,滑环则允许X线球管和电缆在旋转时不受限制地传递电力。此外,还有准直器、冷却装置等辅助设备。
三、CT图像质量参数
1. 对比度分辨率:衡量区分不同密度组织的能力,受噪声、剂量和几何尺寸影响。
2. 空间分辨率:反映设备识别最小物体的能力,与剂量和密度有关。
3. 断层厚度:一次扫描覆盖的组织深度。
4. 赝像:由于各种因素(如散射线、影像重叠、运动等)产生的非真实图像。
四、CT图像特性
CT图像具有高密度分辨率但相对较低的空间分辨率,无散射线,无影像重叠,但可能受到伪影影响。
五、CT图像后处理
1. 窗口技术:通过调整窗口宽度和位置来优化图像显示,使特定CT值范围更突出。
2. ROI(感兴趣区)测量:利用光笔定义区域,测量各项参数。
3. 重建技术:从原始数据生成不同角度或模式的图像。
4. 图像再加工:包括减影、过滤和局部放大等,进一步提升图像的诊断价值。
CT原理涉及了扫描方式的演进、设备的构成以及图像质量和处理等多个方面,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医学影像诊断的精确性和效率。
832 浏览量
102 浏览量
2021-08-17 上传
2021-08-11 上传
2021-09-25 上传
2021-04-30 上传
2021-04-30 上传
2021-04-30 上传
2021-04-30 上传

VayneYin
- 粉丝: 28

最新资源
- TestLink 1.9.4汉化包发布,实现本地化快速替换
- 东北大学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PPT
- 电子科技大学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件
- 仿新版QQ实现iOS侧边导航栏教程
- C#桌面宠物秀源码分享,学习与欣赏
- 掌握JavaScript核心技术:从零基础到实践应用
- Alloy Team核心资源包:自定义数据格式详解
- ProcessExplorer:全面监控Windows进程文件占用
- UCOS II 1.38版本在LPC2131上的移植指南
- 梯形图形变换:平移、缩放及旋转程序示例
- Java播放器开发实践:使用JMF技术
- STM32F10x硬件IIC程序实现与验证
- 水木清华站Delphi编程精华完全版电子书
- 掌握时间序列分析:北京大学教材精要
- Linux平台嵌入式开发基础教程
- C#图书馆管理系统:源代码与数据库文件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