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广高铁无碴轨道路堑基床动力稳定性分析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149KB PDF 举报
"武广高铁无碴轨道路堑基床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 (2011年),刘晓红,杨果林,方薇" 这篇2011年的论文主要关注的是武广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的路堑基床在长期动态荷载下的稳定性问题。无碴轨道是高速铁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研究者通过室内疲劳试验获取了红黏土(一种常见的地基材料)的临界动应力和疲劳动剪应变阈值,并结合现场的动响应测试数据,采用了两种方法——临界动应力法和动剪应变法来评估基床的稳定性。 临界动应力法是根据材料在动态荷载下达到破坏的临界应力来判断稳定性,而动剪应变法则是基于材料动态变形的程度。论文指出,这两种方法对于确定满足动强度和动变形条件的最小基床换填厚度至关重要。换填厚度是指为了保证路基稳定,需要替换原有地基材料并填充新的稳定材料的深度。 研究者不仅考虑了铁路路基的结构要求,还考虑了实测路基动响应的影响深度、红黏土的特殊工程性质以及安全储备等因素,给出了适用于工程实践的红黏土基床最小换填厚度建议值。他们还深入探讨了含水比和围压对基床换填厚度的影响规律,发现含水比增加会增加换填厚度,而围压增加则会减少换填厚度。 论文进一步指出,如果路基能够满足动变形条件,那么动强度条件通常也会得到满足。这意味着动变形成为了决定高速铁路无碴轨道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在评价方法上,研究者认为动剪应变法比临界动应力法更能有效地评估这种稳定性。 关键词涵盖了临界动应力、动剪应变门槛、动力稳定性、换填厚度、红黏土、路堑基床和无碴轨道等核心概念,表明该研究在高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这篇论文的结论是,动剪应变法是评估高铁无碴轨道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更为优越的方法。 这篇论文为高速铁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确保高铁线路的长期稳定运行,同时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无碴轨道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