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习题详解与分组交换原理概述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5-01-07 收藏 873KB PDF 举报
谢希仁编写的《计算机网络教程》课件和课后习题答案,由韶关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骆耀祖整理,包含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和知识点。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每个阶段的特点清晰可见: 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 (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个阶段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终端设备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资源,主要用于批处理和分时系统,具有交互式处理能力。 2. 分组交换网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引入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概念,采用动态带宽分配,提高了通信效率,适合突发式数据传输,如X.25协议。 3.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由ISO提出,定义了一个通用的网络架构,使得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能够通过标准化接口互联,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4. 高速计算机网络 (现代及以后):随着技术发展,引入高速网络技术、ISDN、以及多媒体和智能网络,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章节1-01详细讲述了网络发展史,其中重点提到了分组交换的概念。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机制,数据被分割成小的分组进行传输,每个分组携带足够的信息以便在网络中找到正确的路径。这种技术结合了电路交换的带宽效率和报文交换的延迟优势,允许动态分配带宽,提高了链路利用率,并且提供了更好的交互性。 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点包括: - 高效性:通过动态分配资源,避免了空闲链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 灵活性:结点具备智能,可以根据网络状况调整传输策略,适应不同应用的需求。 总结来说,这份课件和答案涵盖了计算机网络从早期发展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以及关键技术如分组交换的重要原理和优势,对于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有着极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