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IA-32结构概述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18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0 收藏 869KB PDF 举报
"同济大学微机原理课程的课件,涵盖了微型计算机的历史、基础知识以及结构。本课程由张冬冬教授,参考书籍包括田艾平、王力生和卜艳萍的《微型计算机技术》以及Brey的《Intel Microprocessors》。课程使用仿真软件EMU8086进行辅助学习,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出席和作业)及期末闭卷考试。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IA-32结构的历史概述,计算机基础,以及微型计算机的结构。课程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电子管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以及Intel微处理器的发展,如4004、8080、8088等,直至形成IA-32架构。此外,课程还提及了IA-32架构的一些特性,如串行执行指令、存储器分段管理和仅支持整数运算等。" 在微机原理的学习中,首先要了解的是微型计算机的历史,从第一代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现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计算机,每一代技术的进步都为微处理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Intel公司在1971年发布的4004是首个微处理器,随后的8080、8085、6800、Z80等8位微处理器推动了微计算时代的来临。IBM-PC的出现,采用Intel的8088处理器,标志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Intel在此后不断推出新处理器,形成了IA-32架构,该架构是Intel处理器家族的核心,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尽管现在已向IA-64架构发展。 计算机基础部分则涉及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IA-32结构的特征之一是串行执行指令,即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才开始下一条指令的读取和执行。这种设计限制了处理器的并行处理能力,但简化了硬件设计。存储器的分段管理是另一个关键点,它允许大地址空间的管理,但也增加了编程的复杂性。早期的IA-32架构不支持浮点运算,只处理整数操作,后来的处理器逐步加入了对浮点运算的支持。 此外,课程还将介绍微机的接口技术,这部分内容通常涵盖输入/输出(I/O)接口、总线协议、中断系统等,这些技术使得微机能够与外部设备有效地通信。通过仿真软件EMU8086,学生可以模拟实际操作,加深对微处理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最后,课程的考核方式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除了期末闭卷考试,还包括平时的出席情况和作业成绩,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