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DV代码解析: recv()函数关键部分详解

3星 · 超过75%的资源 需积分: 10 8 下载量 1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7 2 收藏 138KB DOC 举报
本文档主要针对AODV(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协议的代码实现进行深入剖析,作者在2012年11月5日至11月12日期间对AODV的相关代码进行了学习和研究,特别关注了AODV中的核心函数`AODV::recv(Packet*p, Handler*)`。这个函数是接收数据包并处理路由信息的关键部分。 首先,我们了解到`HDR_CMN(p)`和`HDR_IP(p)`这两个宏在函数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它们分别返回`hdr_cmn`和`hdr_ip`类型的指针,这些结构体用于存储网络层和IP层的头部信息。`HDR_CMN(p)`通过`packet.h`文件中的`access()`函数获取包头数据,这个函数会检查偏移量`off`的有效性,并返回`bits_`数组中相应偏移位置的指针,`bits_`是`packet`类的一个成员变量,表示头信息的无符号字符数组的起始地址。 `HDR_IP(p)`同样使用`access()`函数,但偏移量存储在`hdr_ip`结构体内,因此返回的是IP层头部信息的指针。这种设计使得代码能够根据特定结构体来定位和解析数据包的不同部分,例如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等。 在理解`HDR_CMN(p)`和`HDR_IP(p)`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推断`AODV::recv(Packet*p, Handler*)`函数的工作流程大致如下:当接收到一个`Packet`对象时,首先通过这两个宏获取到IP层和通用网络层的头部指针,然后根据这些头部信息进行路由处理,比如计算路径、更新路由表、以及可能的路由发现和维护等。此外,`Handler*`参数可能是用来处理接收到的路由更新或数据包的回调函数,以便于进一步的路由决策和数据转发。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强调代码可能存在错误,并鼓励读者指出,这体现了编程学习中持续改进和交流的重要性。在整个AODV协议的实现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这类底层细节对于开发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路由协议的性能和正确性。 总结起来,这篇文档深入剖析了AODV协议中`AODV::recv()`函数的内部逻辑,重点在于理解`HDR_CMN(p)`和`HDR_IP(p)`宏的实际作用,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偏移量操作来访问数据包的不同部分。这对于理解AODV路由算法在具体实现中的工作原理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