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实验:冒泡排序算法详解与汇编实现

需积分: 35 10 下载量 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1 收藏 76KB DOC 举报
本资源主要介绍单片机实验中使用冒泡法排序的实施过程。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控制转移指令的运用,并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工作原理。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重复地遍历待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直到整个序列都有序。 实验要求具体表现为在单片机中,设定从30H开始的10个存储单元存储无符号数,然后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将这些数按照升序排列,最终结果存储在50H开始的单元中。程序设计采用多重循环结构,其中外循环控制整体的遍历次数,而内循环则负责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冒泡排序的关键步骤包括: 1. 比较相邻元素:如果前一个数大于后一个数,就交换它们的位置。 2. 对每对相邻元素进行上述操作,从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到最后一个。 3. 当只剩下一组相邻元素时,最大的数已经位于最后,停止比较。 4. 重复以上步骤,每次减少一对元素,直至所有元素都排好序。 程序设计部分包括程序流程图和具体的汇编代码。流程图展示了算法的逻辑步骤,而代码部分详细地实现了从数据输入到排序输出的完整过程。在代码中,使用了计数器变量来控制循环,如R4用于外层循环,R3和R2分别用于内层循环中的比较和交换操作。 为了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实验者需要在30H单元中预先输入10个数,然后运行排序程序,观察是否能得到正确的排序结果。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由于是单片机操作,所以要遵循嵌套循环的规则,确保内外循环不交叉,并且在每次进入内循环之前,内循环的初始条件要重新设置。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冒泡排序算法,还能加深对控制转移指令的理解,提升单片机程序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