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新篇章: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的进展与应用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1 收藏 6.61MB PDF 举报
"2018年人工智能研究的新前线:生成式对抗网络1" 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s)这一在人工智能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生成式对抗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框架,由两部分组成:生成器(Generator)和判别器(Discriminator)。生成器负责创建与真实数据相似的新样本,而判别器则试图区分生成器产生的假样本与真实样本。这种博弈过程促进了两者之间的相互提升,从而实现高质量的生成结果。 文章首先介绍了GAN的基本思想,即通过两个神经网络的对抗训练来优化生成器的性能。在原始GAN模型中,生成器G尝试从随机噪声向量中生成逼真的数据,而判别器D则试图判断输入样本是否来自训练数据集。两者在对抗过程中不断迭代,直到生成器能够生成难以被判别器区分的样本。 针对原始GAN存在的问题,如训练不稳定性、模式塌陷(mode collapse)等,文章在第二部分介绍了GAN在生成机制方面的改进。这些改进包括但不限于: Wasserstein距离的应用,引入了Wasserstein GAN (WGAN)和Wasserstein GAN with Gradient Penalty (WGAN-GP),它们通过优化更稳定的度量方式来改善训练过程;另外还有InfoGAN和Conditional GAN (CGAN),它们增加了生成器的信息熵或条件信息,提高了生成样本的多样性。 第三部分,文章讨论了GAN在判别机制上的改进。例如,渐进式GAN (Progressive GAN)通过逐步增加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复杂性来稳定训练过程;而SN-GAN(Spectral Normalization GAN)则通过谱归一化技术限制判别器的梯度范数,防止过强的判别能力导致生成器陷入局部最优。 第四部分,文章列举了GAN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图像生成、视频预测、文本到图像合成、风格迁移等。此外,GAN也被用于强化学习的奖励函数生成、半监督学习以及无监督特征学习等任务。 最后,作者总结了GAN发展的内在逻辑,强调了其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潜力,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解决训练稳定性、提高生成质量、扩大应用范围等方面。 关键词:深度学习,生成式对抗网络,生成模型,对抗学习,平行学习 引用格式:林懿伦, 戴星原, 李力, 王晓, 王飞跃. 人工智能研究的新前线:生成式对抗网络. 自动化学报, 2018, 44(5): 775−792. DOI: 10.16383/j.aas.2018.y000002. 这篇综述性文章全面地阐述了GAN的基本原理、改进方法及其广泛应用,对于理解并进一步研究生成式对抗网络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