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eans在充电站规划中的应用——数维杯优秀论文解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15 收藏 1.74MB PDF 举报
"2022第七届数维杯国赛优秀论文-C2022041910818.pdf" 这篇论文是2022年第七届"数维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优秀作品,涉及了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规划与优化问题。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首先,论文探讨了基于K-Means聚类的充电站位置与数量规划。在这一部分,研究者利用北京2018年2月2日至8日的10357辆电动出租车GPS轨迹数据,筛选出满足特定条件(间隔时间大于等于30小时且速度小于1KM/h)的需求点,共计95362个。通过K-Means聚类算法,这些需求点被分为17类,其中需求量最大的三个类别对应的聚类中心分别位于(116.4821,39.95636),(116.4235,39.86061),(116.3103,39.89656)。需求点个数分别为16739、15428、13053。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后,确定了最优的充电桩总数为31397个。 其次,论文预测了北京市2021年至2025年电动汽车(EV)用户的充电需求时空分布。研究人员从中国充电联盟获取数据,通过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发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公共充电桩数量的相关性极高(相关系数为0.9923)。基于此,他们建立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拟合回归方程(y1=102.82x−207215,R2=0.9891)以及公共充电桩数量的方程(y2=134.8y1+3562.9,R2=0.9653)。通过2018年需求量与充电桩数量的比例(3.0373),预测了未来几年的需求分布。具体到前三个需求最多的类别,其数据展示在表5-8中。 最后,论文结合问题二的结果,通过计算各区域充电桩数量与总充电桩数量的比例,预测了2023年各区域的充电桩需求。以2023年为例,预计总需求量为36184个充电桩,总量为108552个。区域七的充电桩需求增长显著,从2022年的950个增加到1085个,增长率约为14.2%。同时,论文还划分了高校、工作区和研究区三个充电区域,并分析了不同时间段的充电量,发现5点到13点是充电高峰期。 这篇论文运用了数据挖掘和统计建模的方法,为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