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进程管理:进程状态与控制原语

需积分: 14 0 下载量 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823KB PPT 举报
"操作系统课件-进程管理" 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和调度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确保多个程序能够并发执行。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中,进程成为了描述程序并发执行的基本单位,它具有并发性、动态性、独立性和异步性等特征。进程的状态管理是操作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效率和响应性。 2.2.2 进程状态的细化 进程通常有三种基本状态:就绪态、运行态和阻塞态。就绪态的进程等待CPU资源,运行态的进程正在CPU上执行,而阻塞态的进程因为等待某些事件(如I/O操作完成)而无法继续执行。为了满足系统管理员和用户的特定需求,引入了"挂起"和"激活"操作,进一步细化了进程状态: - 挂起操作:当需要暂停一个进程时,系统可以将进程从就绪态或运行态转变为静止就绪态或静止阻塞态。在静止状态,进程不再占用内存资源,而是被保存在外部存储器中,降低了系统负荷。 - 激活操作:当挂起的进程需要恢复执行时,会进行激活操作,将其从静止状态转换回活动就绪态或活动阻塞态。此时,进程重新进入内存,准备再次竞争CPU资源。 进程状态的转换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如下所示: 1. 活动就绪态 -> 运行态(通过调度) 2. 运行态 -> 活动就绪态(时间片耗尽或主动让出CPU) 3. 活动就绪态 -> 静止就绪态(挂起操作) 4. 静止就绪态 -> 活动就绪态(激活操作) 5. 活动阻塞态 -> 静止阻塞态(挂起操作) 6. 静止阻塞态 -> 活动阻塞态(等待的事件发生,激活操作) 进程控制原语(如创建、撤消、阻塞、唤醒、挂起和激活)是操作系统内核实现进程管理的关键,它们是原子操作,确保了进程状态转换的正确性和一致性。线程作为轻量级的进程,引入后可以减少上下文切换开销,提高系统性能,线程间的同步和通信机制(如信号量、管程、条件变量等)则用于解决并发执行过程中的数据一致性问题。 进程间的同步和通信是操作系统设计中的核心问题。临界区和临界资源的概念用于保证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信号量机制(包括记录型信号量和P、V操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例如,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可以通过信号量机制来解决,确保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协调。 处理机调度是操作系统中另一个重要任务,分为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作业调度负责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作业进入内存,而进程调度则决定哪个就绪进程获取CPU。常见的调度算法包括先来先服务(FCFS)、短作业优先(SJF)、时间片轮转(RR)等,选择合适的调度算法能优化系统性能和响应时间。 死锁是并发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灾难性情况,涉及四个必要条件:互斥、请求与保持、不剥夺和循环等待。防止死锁的方法包括预防策略(如资源预分配、避免循环等待)和避免策略(如银行家算法)。当死锁发生时,系统可能采取回滚、撤销、资源剥夺等策略来解除死锁。 最后,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结构,如模块接口法、层次结构法和客户/服务器结构,有助于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原理。例如,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就采用了客户/服务器架构,提供了高效的进程和线程管理。 进程管理是操作系统中极其复杂且关键的领域,涵盖了从进程创建、状态转换、同步通信到资源调度和死锁处理等多个方面,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设计高效的操作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