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病理特征:周围型肺小腺癌的预后影响与诊断策略

0 下载量 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340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周围型肺小腺癌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图像特征和病理学特性方面的研究,以及这些特征对其预后的影响。作者褚志刚和杨志刚,分别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他们的研究得到了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的支持。 肺癌,特别是周围型小腺癌,由于其隐蔽性和早期无明显症状,成为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低剂量CT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这种类型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文章着重关注了薄层CT下的周围型肺小腺癌表现,如边缘清晰、分叶状或毛刺征、空泡征等,这些都是区分其与其他类型肺癌的重要标志。 病理学上,周围型肺小腺癌的特点包括微小的结节、腺泡样结构和不同程度的浸润性生长。这些特征有助于识别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预后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基因突变状态等,这些在CT影像上可能间接体现出来。 通过对比分析,作者发现CT图像与病理学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印证,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同时,这些特征也影响着手术选择,例如,对于微小的、无明显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能更适合采用微创手术或者观察随访策略。 本文的综述旨在提高专业人员对周围型肺小腺癌的理解,以便于更准确的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它还为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这对于肺癌的临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涵盖了影像学、肺癌、CT、组织病理学以及预后评估等多个关键领域,体现了研究的全面性和实用性。这篇论文为肺癌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