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探析中国原生金矿与砂金矿关系中的时空分析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1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528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中国原生金矿与砂金矿关系的研究,该研究基于对中国上千件文献的深度分析,构建了一个包含构造格架、地层、火成岩等信息的中国金矿数据库(ACCESS),以及ArcInfo和ArcView图层与属性表。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砂金矿主要形成于第四纪,而原生金矿则主要集中在侏罗-白垩纪,占据了总储量的64.6%。 空间分析揭示了原生金矿的分布特点,超过半数(52.5%)的原生金矿储量位于砂金矿0-40公里的缓冲区,其中5-25公里范围内占比高达33.2%,而0-5公里内的比例仅为3%。这表明原生金矿的矿质供应主要来自距离砂金矿较近的地方,尤其是5-25公里范围内的砂金矿。对比之下,中国砂金矿的储量相对较少,仅为总储量的11.6%,远低于澳大利亚的25.2%,这可能与澳大利亚原生金矿主要形成于太古代和古生代有关。另外,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壳减薄可能导致早期形成的原生金矿被埋藏,进一步减少了砂金的形成,这与中国的地质历史相吻合。 GIS的应用在这个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不仅帮助整理和管理大量的地质数据,还通过空间分析提供了深入理解矿产分布模式的新视角。通过量化分析和地质背景研究,研究者发现西秦岭、松潘-甘孜地块以及拉萨附近地区具有较高的砂金找矿潜力,是未来原生金矿探索的重要区域。 这篇文章为中国金矿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展示了GIS技术在地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GIS挖掘和解读复杂的地质数据,以指导地质勘查工作和资源开发策略。这对于推动中国金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