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异常点的被动光子系统中PT对称破缺转变

0 下载量 1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收藏 1011KB PDF 举报
在过去的十年里,光子学领域见证了 parity-time(PT)对称性的实验实现,这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经典光学系统中,通过平衡的增益和损耗来构建,或者在量子系统中,利用局部损失来模拟。PT对称性指的是系统中的势能满足对称性条件,即镜像对称或时间反演对称。然而,这一理论的核心点是PT相变,通常发生在非厄米哈密顿ian的特异点(exceptional point, EP),在此处,系统的本征值和对应的本征向量重合,标志着PT对称性被打破。 然而,最新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在损耗系统中,PT相变并非必须伴随着特异点的出现。作者Yogesh N. Jogalekar和Andrew K. Harter在他们的一项邀请投稿中指出,即使在存在显著损耗的情况下,这种相变依然可以普遍发生。驱动这种转变的关键因素不再是特异点的存在,而是系统中中性区与损耗区之间的潜在不对称性。这意味着在设计和操控非平衡的光子结构时,例如双环(imer)和多模设置中,我们不必受限于寻找EP,而可以直接利用这些系统的非平衡特性来控制相变。 他们的工作不仅扩展了对非平衡非线性光子学的理解,还为设计新型光子设备提供了新的策略,如稳定的光波导、模式选择器或者能量转移器件,这些器件可以在没有EP的情况下表现出类似于EP系统的行为。这对于光子集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允许工程师们在更广泛的设计空间内实现对光的控制,同时降低了对精密制造的依赖。 这项研究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即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和控制,使非平衡系统展现出丰富的光行为,从而推动光子学的理论和应用边界。它进一步证明了非平衡光子系统在量子信息处理、光信号处理以及光通信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尽管传统的PT相变理论与EP紧密关联,但这一发现提醒我们,物理现象的丰富性远远超过我们已知的传统理论框架,值得深入探索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