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LAS实验:13 TeV pp碰撞中孤立光子截面的测量
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6
收藏 871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ATLAS合作组在2019年发表的,测量了在13 TeV质心能量的pp碰撞中产生的孤立光子的包含截面。研究基于LHC上ATLAS探测器收集的36.1 fb -1的综合光度数据。该实验详细分析了光子的横向能量及其伪快速度对截面的影响。"
在高能物理领域,特别是在粒子物理学中,光子是标准模型中电磁相互作用的主要信使粒子。这篇论文的标题和描述揭示了研究人员在13 TeV质心能量的质子-质子碰撞中对孤立光子产生的详细研究。"孤立光子"是指那些在产生后没有被其他带电粒子强烈影响的光子,因此它们的特性更能反映初始碰撞的性质。
光子的横向能量(Et)和伪快速度(η)是描述粒子在探测器中轨迹的重要量。伪快速度是粒子在实验室坐标系中的速度方向与正z轴之间的角度的对数,而横向能量是光子在垂直于碰撞轴方向上的能量。实验中,他们分别在不同伪快速度和横向能量区域测量了光子的微分截面,这有助于理解高能碰撞的动态过程。
论文指出,这些测量结果与多种QCD(量子色动力学)计算进行了比较,包括Jetphox、Sherpa和Nnlojet的次领先阶(NLO)和次次领先阶(NNLO)计算。QCD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标准理论,这些计算用于预测高能碰撞中粒子的产生概率。通过比较实验数据和理论预测,可以检验QCD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文中提到的"质子parton分布函数"(PDFs)是计算这些截面的关键输入,它们描述了质子内部携带部分子(夸克和胶子)的概率分布。不同的PDF参数化可能导致预测的差异,因此将测量结果与多种PDF的计算进行对比,有助于更精确地约束PDFs,进一步完善我们对强相互作用的理解。
这项工作对于理解高能粒子碰撞过程中光子的产生机制,以及验证和发展QCD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的良好吻合表明,当前的QCD框架能够有效地描述这些高能过程,但仍然需要持续的实验验证来不断优化理论模型。
2020-04-28 上传
2020-03-24 上传
2020-05-02 上传
2020-04-18 上传
2020-04-19 上传
2020-03-23 上传
2020-04-21 上传
2020-04-23 上传
2020-03-24 上传
weixin_38617001
- 粉丝: 5
- 资源: 902
最新资源
- 前端协作项目:发布猜图游戏功能与待修复事项
- Spring框架REST服务开发实践指南
- ALU课设实现基础与高级运算功能
- 深入了解STK:C++音频信号处理综合工具套件
-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软件无线电实验资料汇总
- CGSN数据解析与集成验证工具集:Python和Shell脚本
- Java实现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开发教程
- Change-OEM: 用Java修改Windows OEM信息与Logo
- cmnd:文本到远程API的桥接平台开发
- 解决BIOS刷写错误28:PRR.exe的应用与效果
- 深度学习对抗攻击库:adversarial_robustness_toolbox 1.10.0
- Win7系统CP2102驱动下载与安装指南
- 深入理解Java中的函数式编程技巧
- GY-906 MLX90614ESF传感器模块温度采集应用资料
- Adversarial Robustness Toolbox 1.15.1 工具包安装教程
- GNU Radio的供应商中立SDR开发包:gr-sdr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