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作业与答案概要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1 收藏 1.59MB PDF 举报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是一本关于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的教材,作业包含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核心概念。以下是从作业中提炼出的部分知识点: 1. 移动通信方式的种类:作业涉及到了移动通信的不同类型,如模拟通信、数字通信、蜂窝通信、卫星通信以及集群通信。这些不同的方式各有特点,如蜂窝通信通过划分多个小区提供局部覆盖,卫星通信则用于广域覆盖。 2. 移动通信特点:移动通信与有线通信相比,其显著特点包括移动性、无线传输、有限的覆盖范围、多径传播导致的衰落效应、多用户共享频谱资源、以及移动台速度变化引起的多普勒效应等。 3. 邻道干扰:这是指在通信过程中,非目标信号干扰了目标信号接收的现象,通常是由于频率邻近或相同的信号源造成的。 4. 多普勒效应:当观察者和波源相对运动时,观察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它会影响移动通信的信号质量,特别是对于移动通信设备的性能有直接影响。 5. 主要干扰:移动通信中的干扰来源包括同频干扰、邻道干扰、外部噪声、以及建筑物反射等。 6. 多普勒效应影响:在移动通信中,多普勒效应可能导致信号的幅度衰落、频率漂移、时间延迟和信号失真,这些都会影响通信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7. 可靠有效通信:移动通信设备需要具备抗干扰、纠错编码、功率控制等技术,以确保在复杂环境下的通信质量。 8. 通信方式分类: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一样,可以根据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工作方式。 9. 多址方式:常见的多址方式有频分多址(FDMA)、码分多址(CDMA)和时分多址(TDMA),它们分别通过频率、码序列和时间来区分多个用户在同一频段上的通信。 10. 覆盖方式: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区域通常分为广域覆盖、城区覆盖和热点区域,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11. 蜂窝通信发展阶段:作业提到了第一代模拟蜂窝系统、第二代GSM系统,以及第三代如CDMA2000和WCDMA等,反映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历程。 12. TACS频段和频道间隔:TACS系统的工作频段和频道间隔被详细列出,体现了通信频率规划的重要。 13. DCSI系统:这是一种基于某些特定技术的系统,但具体内容没有在摘录部分给出。 14. 第一代和第二代发展:从AMPS到GSM,是数字化和标准化带来的结果,提高了通信质量和容量。 15. 第三代移动通信:包括全球系统(UMTS)和CDMA2000,代表了更高速度和更大容量的通信技术。 16. 移动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融合: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Wi-Fi和蓝牙等无线技术逐渐成为主流,与传统的802.11标准网络协同工作。 17. GSM标准: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定,GSM系统由无线接口、交换子系统、操作支持子系统和用户设备四个部分构成。 18. EIR功能:设备识别寄存器负责移动设备的身份管理、位置登记和寻呼功能。 19. BSC功能和结构:基站控制器负责基站的控制和管理,包括移动台注册、切换和数据传输,由控制面和用户面组成。 20. 移动台类型:作业区分了不同类型的移动台,如基本型、增强型和数据终端。 21. 网络架构:省内和国家级的网络连接要求,以及长途编号区的规划。 22. 大区业务汇接中心:大区级别通信设施,通常服务于大片区域的移动通信需求。 通过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核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