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秒闪烁灯实现:单片机延时与LED控制详解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1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4 1 收藏 1.97MB DOC 举报
"单片机应用40例"是一份详细的教程,旨在通过40个实例来教授初学者如何使用51系列单片机进行实际操作。本例聚焦于一个基础且常见的任务——使用8051单片机控制一个发光二极管L1实现闪烁,频率为0.2秒一次。以下是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1. 实验任务: 实验的核心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程序,使得P1.0端口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1能按照0.2秒的周期交替亮灭。这个过程涉及对延时的精确控制,因为单片机的指令执行速度远小于所需的0.2秒。 2. 电路原理与硬件连线: 电路中,单片机的P1.0端口被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的L1端口,通过简单的物理连接完成信号传输。 3. 延时程序设计: 单片机内部时钟频率为12MHz,一个机器周期为1微秒。为了实现0.2秒的延时,设计了一个通过计数器实现的延时子程序。利用寄存器R6和R7来计算延时,通过循环跳转直到计数器清零。例如,R5用于设置延时级别,R6和R7分别计数,总延时为10.002ms。 4. 输出控制: 控制发光二极管的亮灭状态是通过操作P1.0端口的高低电平实现的。SETBP1.0用于将P1.0设置为高电平(二极管熄灭),而CLRP1.0则用于设置为低电平(二极管发光)。 5. 程序框图: 通过流程图展示了程序的整体结构,包括启动阶段的初始化(清除P1.0),调用延时子程序两次,然后回到循环起点。 6. 汇编源程序: 提供了具体的汇编语言代码,展示了如何组织指令实现延时和控制LED的开关。程序开始于ORG0地址,包含START标签的主程序,以及DELAY标签的延时子程序。最后,程序以END标签结束。 通过这个实例,学习者可以掌握如何运用单片机的基本功能进行延时控制,理解并实践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操作,这对于深入理解单片机工作原理和进行其他类似项目的开发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