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链路PMD架构:提出带偏斜补偿机制的新型设计

PDF格式 | 1006KB | 更新于2025-03-20 | 81 浏览量 | 0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知识点: 1. PMD(物理介质相关)架构: PMD是物理层的一个子层,主要负责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在这篇文档中,提到了并行PMD架构的提案,这涉及到在通信链路中使用多个数据通道,以提高传输速率和距离。 2. 传输速率和距离: 文档提到的PMD架构旨在满足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长的传输距离。具体的,目标传输速率达到大约100Gbps,传输距离则在100米到80公里之间。这种传输速率和距离的提升,是为了满足现代通信网络对于带宽和覆盖范围日益增长的需求。 3. 物理编码子层(PCS): PCS是物理层的一部分,负责将上层的数据进行编码,以适配物理传输介质的要求。例如,文档中提到的使用64B/66B编码方案,这是一种高效的编码方式,可以在减少信号编码开销的同时,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4. 偏斜(Skew)问题: 在并行链路中,由于路径长度的差异以及信号传输速度的不一致,可能会造成到达接收端的数据之间的时序偏移,这一现象被称为“偏斜”。文档中特别提到的偏斜补偿机制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 5. 偏斜补偿机制: 偏斜补偿机制是并行链路传输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能够调整数据的时序,确保它们能够在接收端同步到达。这一机制的实现包括了对数据模式的结构、数据块图的调整以及偏斜校正算法的设计。 6. 低功耗、低延迟、高可靠性: 除了传输速率和距离之外,文档还强调了对于新PMD架构的其他要求,包括降低能耗、降低延迟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靠性在这里特别提到要小于10^-15的误码率(BER),这是指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概率极低,以满足电信级应用的严格标准。 7. 结构化数据模式与块图: 为了实现高效的偏斜补偿,需要设计特定的数据模式结构和块图。这种设计可以确保即使在存在偏斜的情况下,数据也能被准确地识别和重组,以达到准确的信息传递。 8. 探索可能的PMD架构: 文档中提到了一些可能的PMD架构的设想,例如MAC(媒体访问控制)、RSC(冗余串行通道)、CGMII(千兆媒体独立接口)等。这些架构探讨了不同的数据通道数量和配置,以及不同的信号速率,例如6.44Gbps x 16通道或25Gbps x 4通道等,这些都是在平衡成本和性能时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通过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文档“nishimura_01_1106.pdf”中讨论的并行PMD架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结合了高速数据传输、偏斜补偿、成本效益以及低功耗和可靠性等多个方面的考虑。这些技术和设计要求对于构建高效、稳定且经济实用的下一代通信网络至关重要。

相关推荐

手机看
程序员都在用的中文IT技术交流社区

程序员都在用的中文IT技术交流社区

专业的中文 IT 技术社区,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

专业的中文 IT 技术社区,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

关注【CSDN】视频号,行业资讯、技术分享精彩不断,直播好礼送不停!

关注【CSDN】视频号,行业资讯、技术分享精彩不断,直播好礼送不停!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