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4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No. 7
2013 年 7 月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摇 摇 摇 摇 摇 摇 1673 ~ 1678
摇 摇
doi: 10. 7503 / cjcu20130024
PFOS 在
锐钛型 TiO
2
表面吸附行为的理论研究
薛倩倩
1
, 何广智
2
, 夏树伟
1
, 潘摇 纲
2
(1.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100;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纳米材料研究室, 北京 100085)
摘要摇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 B3LYP 方法对全氟辛烷磺酸( PFOS) 在锐钛型 TiO
2
表面的化学吸附和物理
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 其中化学吸附包含双齿双核( BB) 和单齿单核( MM) 在内的 4 种可能的吸附构型. 吸
附能(E
ads
)及反应吉布斯自由能(驻G
ads
)的计算结果表明, PFOS 分子易于与 TiO
2
表面发生氢键作用吸附; 化
学吸附表现为 PFOS 分子与 TiO
2
表面的水分子( H
2
O) 和羟基(—OH) 反应, 且与取代—OH 相比, H
2
O 取代
相对更容易发生, 其中, MM
1
构型(取代一个表面水分子)为化学吸附中的优势构型. PFOS 在锐钛矿表面吸
附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反应自发性顺序如下: H鄄Bonded( 氢键吸附) >MM
1
(取代一个表面水分子) >BB
1
( 取代两
个表面水分子) >MM
2
(取代一个表面羟基) >BB
2
( 取代一个表面水分子和一个表面羟基). 成键结构分析表
明, TiO
2
表面 H
2
O / —OH 官能团与 PFOS 上的磺酸基之间形成了中等强度的氢键; 在化学吸附过程中, 电荷
从 PFOS 分子向 TiO
2
表面发生转移, 生成 Ti—O—S 化学键, 电荷转移主要来自 PFOS 分子的 O 和 F 原子.
关键词摇 密度泛函理论; 全氟辛烷磺酸; 锐钛矿; 吸附结构
中图分类号摇 O641; O647摇 摇 摇 摇 文献标志码摇 A摇 摇 摇 摇
收稿日期: 2013鄄01鄄0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20677053)及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批准号: 11Y06ESPCR)资助.
联系人简介: 夏树伟, 女,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界面理论化学及构效关系研究. E鄄mail: shuweixia@ ouc. edu. cn
何广智, 男, 博士,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污染物的环境界面过程和界面水结构等研究. E鄄mail: gzhhe@ rcees. ac. cn
近年来, 全氟辛烷磺酸基化合物(PFOS) 作为一种具有高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的典型的全氟有机
污染物而备受关注. 由于 PFOS 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 使其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中, 给人类
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1,2]
. 目前, 全 球 范 围 内 的 海 水、 地 表水 和饮 用水 中都 已检 测到 PFOS 的 存
在
[3 ~ 5]
. 水体中悬浮颗粒物上的分配及吸附鄄解吸作用是直接影响 PFOS 在环境中的浓度、 迁移、 转化
和毒性效应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 PFOS 是最为稳定的有机污染物之一, 在强热、 强光、 化学作用以
及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的代谢作用中, 均无明显降解
[6]
. 现有的研究
[7 ~ 9]
表明, 吸附技术是去除水体中
PFOS 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从分子水平上研究 PFOS 与水 / 固界面的作用机制对于揭示 PFOS 污染物
的环境归趋以及发展高效的吸附去除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全氟化合物无法借助相关微观实验手段[如扩展 X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EXAFS) 光谱技术等]
测定其在固体表面的分子结构
[10,11]
, 因此长期以来, 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水 / 固两相中 PFOS 浓度
的分析测定上
[7 ~ 9,12,13]
, 对 PFOS 分子与水 / 固界面作用的化学结构和电子特征却鲜有报道, 而这些微
观化学信息对于揭示 PFOS 分子在环境中的行为及毒性机制却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分子环境科学的发展,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作为一种能从原子 / 分子水平上研究污染物化学结
构和性质的重要手段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14 ~ 17]
. 如 Koppen 等
[18]
采用 CPMD 方法对水环境中的有机小
分子在金红石及锐钛矿 TiO
2
表面的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 并发现甲醇、 甲醛、 乙醇、 乙醛及邻苯二酚
等均可在锐钛矿表面形成共价键配合物; Gong 等
[19]
的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结果表明, 甲酸在锐
钛矿表面的双齿型吸附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Tribe 等
[20]
应用 DFT 计算方法研究了草甘膦( PMG) 分
子的吸附行为, 并发现其也可在针铁矿表面发生明显的吸附. 最近, Montero鄄Campillo 等
[21]
及 Torres
等
[22]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分别研究了自由态 PFOS 分子的结构和电子态特征. 因超疏水和超稳定全氟碳
链的存在, 全氟有机污染物可能将表现出与一般烃基化合物不同的表面作用机制. 但目前还未见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