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MM卫星观测的亚洲穿透性对流特征分析

0 下载量 1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6 收藏 1.73MB PDF 举报
"基于TRMM卫星观测的亚洲穿透性对流特征研究"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亚洲地区穿透性对流(Overshooting Convections,OCs)的特征,利用了1998年至2011年间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卫星的观测数据。TRMM卫星是一个专门用于监测热带地区降雨的地球观测卫星,其数据对于理解对流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穿透性对流仅占冷云系统(云顶红外亮温小于235K)的2.6%,其中陆地上约为2.2%,海洋上约为3.0%。OCs的地理分布显示,它们主要集中在15°N以南的地区,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南麓、中国华南以及中南半岛,但青藏高原本身并不利于穿透性对流的发生。季节性分析显示,OCs在夏季最为活跃,尤其是在8月,而在1月和2月,陆地和海洋上的OCs活动相对最少。 OCs的日变化模式也有所差异,陆地上OCs的峰值通常在15:00~17:00当地标准时间(LT),而海洋上则在04:00LT前后。这种日变化表明陆地上的OCs活动更加显著。穿透性对流带来的平均体积降水量高达69089.2km²mm/hr,主要发生在平均面积为36301.6km²的对流系统中,海洋上发生的OCs往往具有更大的水平尺度和降水量。 与非穿透性对流(Non-Overshooting Convections,NOCs)相比,OCs显示出更强的对流活动迹象,平均闪电频数高出一个数量级,85GHz微波亮温平均低100K,20和40dBZ的最大雷达回波高度分别比NOCs高约12km和5km。此外,陆地上的冷云系统通常具有更高的闪电频数、更低的微波亮温和更高的雷达回波高度,与海洋上的情况相反。 关键词涵盖了穿透性对流、亚洲、雷达观测、闪电以及微波亮温,这些是研究的核心内容。这篇论文通过TRMM数据提供了深入的洞察,有助于理解亚洲地区穿透性对流的复杂性和其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预报强对流天气、气候建模以及相关灾害防范具有重要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