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科大雷达原理习题详解:探测距离与目标参数计算

需积分: 50 104 下载量 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8 收藏 529KB PDF 举报
雷达原理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它涉及到电磁波的发射、接收和处理,用于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信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对抗技术系的《雷达原理教研组》于2007年9月编撰了这本习题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雷达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以下是从提供的部分内容中提炼出的关键知识点: 1. **基本概念与公式**: - 雷达的波长计算:通过中心频率f0(10000MHz)与光速c(约为3x10^8 m/s)的关系,可以求得波长λ = c / f0。 - 多普勒效应:回波信号的Vr频率变化(10000.03MHz)反映了目标的径向速度Vr,利用多普勒频移公式(fd = Vr * f0 / λ)计算得到Vr。 - 目标距离与线速度计算:利用多普勒效应,结合延迟时间和目标运动方向,可以计算目标距离R(75km)和线速度V(900m/s)。 2. **雷达探测距离与目标特性**: - 雷达探测距离与目标的 RCS (接收截面) 关系密切,方程R_max ∝ (RCS)^0.25。例题1-2展示了目标尺寸减小对探测距离的影响:当RCS减小50倍时,探测距离会相应增大。 - 发射功率和接收机灵敏度对探测距离也有影响。例题1-2还讨论了在保持相同探测距离的情况下,功率提升和灵敏度需求的变化。 3. **雷达信号处理组件**: - 同步器、调制器、发射机功放、接收机高放和混频器、中放等组件在雷达系统中的作用和信号流程:同步器用于同步发射和接收,调制器将信号加载到载波上,发射机功放放大信号,接收机则通过高放和混频器处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最终由中放进行进一步放大和处理。 4. **功率计算**: - 例题2-1涉及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峰值功率为800kW的矩形脉冲发射机,其平均发射功率可以通过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来计算,即P_avg = P_peak / T_rep。 通过这些习题,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雷达的工作原理,学会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了解雷达系统中的关键组件和技术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不仅适用于理论学习,也对雷达工程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