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独体字识别中的框架结构效应研究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收藏 414KB PDF 举报
"汉字独体字识别中的框架结构效应_肖崇好" 这篇论文探讨了汉字独体字识别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框架结构效应。框架结构指的是构成汉字基本框架的笔画,它们在识别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由肖崇好和黄希庭进行,他们在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进行实验。 实验一揭示了框架结构具有显著的启动效应,意味着当个体在识别汉字时,框架结构的笔画能够加速识别过程。实验二进一步证明,在独体字识别的初期阶段,识别是从笔画开始,且必须经过提取框架结构的阶段。这两个实验都未发现字频(字的出现频率)对识别速度的影响,这与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近年来,汉字识别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征提取模型是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它认为识别汉字时,人们首先提取特定的特征,然后基于这些特征来识别整个汉字。然而,关于哪些特征最为重要,研究者们有着不同的观点。例如,周先庚指出汉字的上半部分更重要,而曾性初通过省略笔画实验发现保持框架结构的恢复效果最佳。刘英茂则强调字的始笔部位提供了更多信息。其他研究者如彭瑞祥和喻柏林、杨继本以及赵振飞等人则发现了不同位置笔画的重要性。 肖少北的实验表明,对于汉字结构方式的敏感度在识别过程中至关重要。由于汉字的二维特性,尤其是独体字没有自然的分割线,其识别机制可能与合体字有所不同。作者的研究发现,即使是没有书法经验的学前儿童,在感知独体字时也会体现出框架结构效应,这对汉字简化、构建和部件分类具有指导意义。 实验一采用字频(高频与低频)和结构(框架结构与非框架结构)的双因素设计,旨在验证框架结构在独体字识别中的作用。实验二则深入探讨了识别过程,确认了框架结构是识别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这篇论文提供了关于汉字独体字识别的新见解,强调了框架结构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并挑战了字频对识别速度的传统理解。这些发现对于理解汉字认知机制,特别是在教育和汉字处理技术领域,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