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储层水力压裂后渗透率预测模型:影响因素与验证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0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207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煤储层水力压裂后渗透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实际应用。水力压裂是一种提升煤炭地下储层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注入高压流体以打开岩石裂缝,从而提高其渗透性。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基于水力压裂施工曲线和注入/压降试井测试的渗透率原理,构建了一种新的预测模型,旨在准确预测压裂后的煤储层渗透性。 作者首先从理论上出发,利用施工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如压裂液的注入量、压力变化等参数,结合煤体的物理特性(如III、IV类煤体的比例)来推导模型。III、IV类煤体通常代表煤质的不同阶段,它们的物理特性对压裂效果有显著影响。硬煤(如IV类)更容易形成裂缝,而软煤(如III类)可能使压裂液在煤粒间流动,导致渗透率的预测可能不完全反映实际压裂效果。 模型的验证部分,通过对晋城矿区潘庄区块和焦作矿区恩村区块的实地煤层气勘探开发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该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有效性。研究发现,当III、IV类煤体比例较低时,模型预测的渗透率相对准确,因为压裂液能在硬煤中有效开裂;然而,当这些煤体比例较高时,由于压裂液在煤粒间流动,模型可能低估或高估实际渗透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谨慎处理。 此外,论文还提到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强调了压裂后裂缝是否连通构造异常带这一因素,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流体的流动路径和渗透率提升的程度。综合考虑这些参数,可以更精确地评估水力压裂对煤储层性能的改进。 关键词"水力压裂"、"渗透率"、"压降曲线"和"滤失量"都突出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它们在模型建立和应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工具,帮助煤炭工业优化压裂策略,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同时确保了安全和经济的开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