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入门:术语解析与程序构成详解
需积分: 43 1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6
收藏 3.21MB PDF 举报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详细介绍了编译程序的基础概念和构成。章节首先定义了几个关键术语:
1. **编译程序**:是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化为特定计算机可执行的目标程序的工具,它包括前端和后端两部分。前端处理与源语言密切相关的工作,如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还涉及错误处理和符号表管理。后端则专注于目标机相关的任务,如目标代码生成。
2. **源程序**:是由程序员使用高级语言编写的原始程序。
3. **目标程序**:是编译后的产物,使用低级语言(如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表示,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执行。
4. **编译程序的前端**:主要包括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语义分析器和中间代码生成器,它们的任务主要是理解和转换源代码,独立于目标计算机平台。
5. **后端**:主要包括目标代码生成器,负责根据中间代码生成最终可执行的目标程序,还包括错误处理和符号表操作。
第2题进一步阐述了编译程序的结构。一个典型的编译器由八大部分组成:
- **词法分析器**:负责将源代码分解为一个个有意义的词法单元。
- **语法分析器**:检查源代码的语法结构,确保符合语法规则。
- **语义分析器**:检查源代码的语义正确性,并存储相关信息于语义表。
- **中间代码生成器**:将语法分析结果转换成中间语言,便于后续处理。
- **中间代码优化器**:通过优化提高程序性能。
- **目标代码生成器**: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化为目标机器可以理解的指令集。
- **表格管理程序**:维护和检索编译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表,如符号表和编译状态。
- **错误处理程序**:处理编译过程中的错误并提供反馈。
整个编译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优化、目标代码生成以及表格管理和错误处理。这些部分共同协作,实现将源程序高效地转化为机器可执行代码的目标。在实际开发中,编译器设计者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各个阶段的效率和精度,以确保最终生成的程序质量和运行效率。
1714 浏览量
10249 浏览量
348 浏览量
2025-01-13 上传
2025-01-13 上传
2025-01-13 上传
2025-01-13 上传
2025-01-13 上传
a1476802002
- 粉丝: 0
最新资源
- AR0134摄像头寄存器配置及初始化流程
- PHP4Mono:Mono平台上PHP代码的编译解决方案
- 利用虚拟处理器提升Matlab 6.5集群计算性能
- KSAS学术博客:跨部门平台与多作者支持
- renovate-config:掌握JavaScript装修配置的工具
- 文件时间同步工具:如何保持文件时间不变
- Penelope:跨平台Web浏览器工具集成开源项目
- Beolabtoolbox V65:Matlab开发的并行执行工具包
- 个性化游戏光标:Сustom game cursors-crx插件功能介绍
- 编程分配:C语言自学成才年度回顾
- TQRichTextView:iPhone富文本视图控件源代码解析
- STM32数控稳压电源开发全资料分享
- depvault:跨语言的开源依赖管理器发布
- Superpowered Web Audio JS/WASM SDK:低延迟交互式音效开发
- 掌握1000句常用英语口语,提升国际化沟通能力
- 蓝点通用管理系统V20补丁安装与更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