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计算机网络实验:套接字编程与多线程Web服务器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4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9 收藏 309KB DOCX 举报
“云大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三,涉及套接字编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多线程Web服务器,以及Windows Socket API的使用。” 实验三的主题是套接字编程,这是计算机网络中进程间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套接字(Socket)API允许程序员创建能够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应用程序。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Socket编程的基本原理,通过编写客户端和服务器程序来实践这一概念。 实验环境中,需要一台连接到局域网的主机,以便客户端和服务器能够相互通信。实验指导部分强调了理解Socket编程模型的重要性,它提供了一个底层的通信机制,使得进程间通信得以实现。 实验分析部分包括对源代码的修改和程序调试。首先,修改了服务器的IP地址,将"192.168.1.102"更改为"113.55.16.44",确保服务器的正确定位。其次,用新的IP地址替换原来的服务器网络计算机名称以获取其IP地址信息。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客户端能够正确地连接到更新后的服务器地址。 实验要求学生尝试将服务器端程序改写为多线程Web服务器,这是一个高级任务,因为它涉及到并发处理多个客户端请求的能力。在多线程环境中,每个连接的客户端可以被分配一个独立的线程来处理,提高服务器的响应效率。 实验中,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包含了`winsock2.h`头文件,这是因为Windows Socket API(通常称为Winsock)的定义和函数声明都在这个文件中。如果缺少此文件,编译时会因为找不到相关的类型定义和函数原型而报错。同时,添加`#pragma comment(lib, "ws2_32.lib")`指令是为了链接到Winsock库,如果不加这行,编译链接阶段可能会因找不到对应的库文件而导致失败,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这个实验涵盖了计算机网络中基础的Socket编程技术,包括创建套接字、绑定地址、监听连接、接受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关闭套接字等步骤。此外,还涉及了多线程编程和Windows环境下网络编程的特定细节,这些都是构建网络应用程序的关键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