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语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实践: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3 收藏 2.5MB PDF 举报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提出了一种案例驱动的‘程序语言+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和方法。作者强调了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如何在编程教学中实施趣味思政教育,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文中还描述了教学新模式的整体架构,并特别关注在课程中如何将思政元素与程序设计主线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和科技报国理念。" 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旨在将德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该课程不仅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主线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编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例如在讲解算法和数据结构时,引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技报国理想。 2. 案例教学:利用真实的编程项目或案例,讲述我国科技进步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3. 工程伦理教育:在教学中强调代码规范和软件道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使他们理解软件开发者的社会责任。 4. 互动讨论: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就技术发展与社会伦理、隐私保护等问题展开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公民意识。 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开源项目,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培养团队协作和社会服务精神。 6. 评价体系:在课程评估中,除了考察技术能力,也要评价学生的思政素养,如团队合作、沟通能力、道德观念等,形成全面的评价标准。 这种“程序语言+思政教育”的教学新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品德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