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语言:历史、特点与关系数据库操作详解

需积分: 18 8 下载量 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3.74MB PPT 举报
SQL语言,全称为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结构化查询语言,由计算机科学家Boyce和Chamberlin在1974年提出,旨在为关系数据库提供一种标准化的交互方式。它的发展与IBM公司的System R密切相关,这是一个在1975年至1979年间开发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该系统首次实现了SQL语言。1986年,美国国家标准局的数据库委员会X3H2正式接受了SQL作为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这标志着其在业界的广泛认可。随后,在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了SQL的国际标准,确立了其在全球数据库领域的权威地位。 SQL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统一:SQL集成了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创建、修改数据库结构)、数据操纵语言(DML,用于执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和数据控制语言(DCL,用于管理用户权限和数据库的安全性),这使得开发者可以使用同一种语言完成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 2. 非过程化:SQL是高度非过程化的,查询者只需关注结果,无需关心数据的存储和访问细节。相比于传统的面向过程的查询方式,SQL只需描述"做什么",而不必明确"怎么做",提高了效率和可读性。 3.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SQL设计的核心理念是集合操作,它将数据视为一组相关的记录集合,而不是一系列独立的元素。通过诸如SELECT、JOIN等命令,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对这些集合进行各种复杂操作,如合并、过滤和排序。 例如,SQL语句可以用来创建如下的表格结构: - 学生信息表(包含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地址、专业和身份证号等字段) - 班级表(包括班级名称和班级人数) - 学生所在班级关联表(连接学生和班级,通过学号和班级名称) - 教师信息表(包括教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地址、专业和身份证号等) - 教研室信息表(包含教研室名称、人数和所属学院) - 教师隶属教研室关联表(通过教工号和教研室名称链接教师和教研室) 在实际应用中,SQL提供了丰富的函数、聚合操作、子查询等工具,使得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变得简单高效。无论是数据的检索、分析还是维护,SQL都是现代数据库管理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掌握SQL对于IT专业人士来说,是一项必备技能,因为它在企业级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