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掺杂TiO2的能带结构与光学性质第一性原理研究

需积分: 49 2 下载量 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2 收藏 12.31M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关于非金属掺杂对锐钛矿TiO2性质影响的研究,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模型,分析了C、N、S、P四种非金属元素掺杂后对TiO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的改变。"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了一个锐钛矿TiO2的原始晶胞模型,并通过非金属元素C、N、S、P替代晶胞中的氧原子,形成TiO1.875X0.125(2×1×1)超晶胞,其中X代表C、N、S或P。接着,他们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Castep软件包来计算和分析掺杂后材料的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光学特性。 研究表明,非金属掺杂显著改变了锐钛矿TiO2的带隙值。具体来说,C、N、S、P掺杂导致带隙值分别降低至0.57 eV、1.93 eV、1.30 eV和0.21 eV,这表明所有掺杂都使得禁带宽度变窄。此外,光吸收边界的红移现象也有所体现,红移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TiO1.875P0.125 > TiO1.875C0.125 > TiO1.875S0.125 > TiO1.875N0.125。这种红移表明掺杂可以扩展材料的光响应范围,使其能够吸收更长波长的光,对于光催化应用尤其有利。 进一步分析发现,C和P掺杂的材料,其价带和导带均向低能量区移动,表明这些材料的电子结构变得更加稳定。相反,N和S掺杂导致导带负移,而价带偏移不明显,这样的能带调整可能影响材料的导电性和光催化性能。C-2p、N-2p、S-3p和P-3p轨道的电子参与可能是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这项研究揭示了非金属掺杂对锐钛矿TiO2电子结构的重要影响,为设计具有优化光催化性能的新型TiO2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此外,由于TiO2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剂和传感器等领域,因此这类掺杂策略可能为提高器件效率和性能开辟新的途径。对于未来的研究,深入探究不同掺杂浓度和分布对TiO2性质的影响,以及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将是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