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器件原理与应用探索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1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2 收藏 5.11MB PPT 举报
"该资源是关于数字电路课件的第八章,主要讲解可编程逻辑器件,包括可编程阵列逻辑(PAL)、通用阵列逻辑(GAL)的结构、原理和使用,以及在系统可编程技术。课程内容涵盖各种类型PLD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和在系统编程技术的应用。此外,还提到了通用型和专用型数字集成电路的对比,指出PLD作为通用器件的优势,如可编程性、高集成度,适合设计复杂数字系统。" 在数字电路中,可编程逻辑器件(PLD)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允许设计者根据特定需求定制逻辑功能,从而替代传统的固定逻辑功能的集成电路。第八章首先介绍了PLD的基本概念,将数字集成电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类。通用型如74系列和CC4000系列,虽然能构建多种逻辑功能,但在构建大型系统时可能会面临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低的问题。相比之下,专用集成电路(ASIC)虽然针对特定应用优化,但设计和制造成本高,周期长。 PLD作为一种通用器件,通过编程可以实现不同的逻辑功能,这使得它在设计灵活性和成本效益之间找到了平衡。本章重点讲述了两种重要的PLD类型——可编程阵列逻辑(PAL)和通用阵列逻辑(GAL)。PAL主要由不可编程的与逻辑阵列和可编程的或逻辑阵列组成,允许用户自定义输出函数。GAL则进一步增强了这一特性,除了包含PAL的功能外,还可以对输出进行编程,提供了更高的设计灵活性。 此外,章节还涉及了在系统可编程技术(In-System Programming, ISP),这是一种允许在设备安装后进行编程的技术,极大地简化了产品的升级和维护过程。学习者将了解到如何对PLD进行编程,以及如何利用ISP技术来实现现场更新,这对于现代电子系统的设计和维护至关重要。 课程安排了2个学时来深入讨论这些主题,并设有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的PLD,理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它们设计和实现复杂的数字逻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