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报告:数据共享与保护分析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1.19MB DOCX 举报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实验报告,主要涵盖了程序调试和理解数据共享与数据保护的概念。实验目的是解决教材第4章中的程序思考题,包括P103、P105、P107、P109、P110页的练习,并深入理解静态成员数据、静态成员函数、常数据、常函数和常对象的本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杨保亮针对P103页的思考与练习,发现原始代码中静态数据成员`int Student::total`未初始化时,默认值为0。当他尝试注释掉`int Student::total=0`这一行后,程序无法正常运行,原因是静态成员函数失去了初始化静态成员变量的途径。 在P105页的练习中,源代码在删除对象指针`P`后再调用`P->print()`依然能够运行,这违背了通常的理解,因为删除对象后再次访问其成员函数应该是非法的。然而,由于编译器的某些智能处理,这段代码仍能编译和运行。此外,通过将对象数组的访问方式从直接引用改为通过类名访问,程序也能成功编译和运行,显示了静态成员函数的作用。 实验还涉及了P107、P109和P110页的“数据保护”案例,这些练习旨在让学生理解静态成员的访问权限问题。例如,当将静态成员变量移到`private`部分后,其他非成员函数无法直接访问,导致程序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强调了数据封装的重要性。 实验结论与分析部分,杨保亮应该深入探讨了静态成员数据如何在类的不同实例间共享,静态成员函数如何在没有特定对象的情况下被调用,以及常量成员如何限制对象的状态改变。他还应该讨论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解释静态成员数据如何用于统计类的所有实例,以及常数据、常函数和常对象如何确保数据的不可变性。 这个实验报告是学习面向对象编程中关键概念的一个实践性示例,包括数据共享、数据保护和常量概念的运用,对于深化理解这些抽象概念至关重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学生不仅增强了编程技能,也加深了对C++中面向对象特性原理的理解。
184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