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AVC: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详解

需积分: 2 187 下载量 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3.87MB PDF 举报
"H264 毕厚杰 pdf" H.264/AVC是一种先进的视频压缩标准,由ITU-T和ISO于2003年3月联合发布,被誉为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相较于之前的H.263和MPEG-4标准,H.264在相同视频质量下可以实现大约一半的数据速率,或者在相同码率下提供显著提升的信噪比。这一突破性的性能使得H.264在各种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采用。 在H.264的编码流程中,宏块层预测句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宏块是视频编码的基本单位,通常由16x16像素组成。宏块层句法定义了如何处理这些宏块以实现高效的编码。表7.14展示了一个宏块层预测句法的结构,其中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宏块处理方式。 `macroblock_layer()`函数中,`mb_type`是一个无符号整数,用于表示宏块的类型,可以是I帧、P帧或B帧等。对于I_PCM类型的宏块,数据是逐字节存储的未压缩形式。如果`mb_type`不是I_PCM,将根据宏块分割模式(`MbPartPredMode`)进行预测,可能包括子宏块预测(`sub_mb_pred()`)或一般宏块预测(`mb_pred()`)。`coded_block_pattern`用于指示哪些块包含编码的残留数据,而`mb_qp_delta`则表示宏块级别的量化参数偏移,影响压缩程度和图像质量。 残留数据处理(`residual()`)是编码过程的关键部分,涉及到DCT变换、量化和熵编码,以减少数据量。对于非Intra_16x16模式的宏块,`coded_block_pattern`和`mb_qp_delta`的使用会更复杂,因为它们可能涉及更细粒度的预测和残留编码。 H.264的标准还包含码流的句法和语义,如表7.15所示,这使得解码器能够正确解析编码后的数据流,重建原始视频帧。书中第7章详细探讨了这一点,对于理解H.264的编解码原理及其实现至关重要。 H.264/AVC标准通过复杂的预测机制、残留数据处理和高效的熵编码,实现了高压缩效率和高质量的视频编码。这一技术对于视频通信、数字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视频传输等领域具有深远影响。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深入理解H.264的编码原理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