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控制理论:隶属度函数与模糊集合论

需积分: 39 13 下载量 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754KB PPT 举报
"隶属度函数确立的方法-模糊控制理论" 模糊控制理论是一种模拟人类模糊思维的控制策略,它不需要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而是依赖于人为设定的控制规则和模糊逻辑。模糊控制的核心在于定义和应用模糊集合以及相关的隶属函数。 1. 模糊控制的特点: - 不需数学模型:模糊控制系统可以处理那些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复杂系统。 - 反映人类智慧:模糊控制模仿人的决策过程,处理不确定性问题。 - 易于理解和接受:控制规则基于日常语言,如“高”、“中”、“低”,便于理解和实施。 - 构造简便:设计模糊逻辑系统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数值计算。 - 鲁棒性强:模糊控制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有较好的适应性。 2. 模糊控制器构造技术: - 硬件实现:可以采用传统的微处理器或专门的模糊单片机和集成电路芯片。 - 软件实现:通过编写程序实现模糊推理和控制算法。 - FPGA(可编程门阵列):可灵活配置模糊逻辑结构,实现高效控制。 3. 模糊集合论基础: - 模糊集的概念:模糊集是经典集合论的扩展,允许元素对集合的隶属度是介于0和1之间的连续值,而非仅限于0或1。 - 模糊集合的运算:类似于经典集合,包括并、交、补等操作,但考虑了隶属度的概念。 - 隶属函数的建立:定义元素对模糊集合的隶属程度,如温度感觉的例子中,15°C至25°C的温度可以被赋予“舒适”的高隶属度。 - 模糊关系:描述模糊集合间的关联,可以是单值或多值的。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定义一个人对温度的感觉,经典集合只能将温度分为“冷”(不属于舒适区)和“热”(属于舒适区)。而模糊集合则可以给出一个连续的隶属度,比如15°C至25°C之间,每个温度点都有不同的“舒适”隶属度,25°C以上则逐渐“热”,15°C以下逐渐“冷”。 模糊控制通过模糊推理,将输入的模糊量(如温度的“热”、“冷”)转换为输出的控制量(如空调的开度),实现对系统的控制。这种方法在许多领域如自动控制、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有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