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拦截器与过滤器的区别与实现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0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200KB PDF 举报
"拦截器原理及案例(csdn)————程序.pdf" 文章主要讨论了拦截器的概念、执行顺序、特性区别以及实现方式,特别强调了拦截器在Spring框架中的应用和与过滤器的区别。 1. 拦截器概念: 拦截器是一种设计模式,它允许在方法调用前后插入额外的操作。在Web开发中,特别是Spring框架中,拦截器主要用于处理用户请求,提供预处理和后处理功能,同时还能控制请求的流程。 2. 执行顺序与特性区别: - **执行顺序**:通常,拦截器是按照注册的顺序依次执行的,形成一个拦截器链。每个拦截器的`preHandler()`方法会在控制器(Controller)处理请求之前调用,而`postHandler()`方法则在控制器执行后但在视图渲染前调用。最后,`afterCompletion()`方法会在整个请求完成后执行,包括视图渲染之后。 - **特性区别**:与过滤器(Filter)相比,拦截器提供了更细粒度的控制。过滤器通常在请求进入容器和响应离开容器时发挥作用,而拦截器则更深入到Spring MVC的调度流程中,能对Controller方法的执行进行更精确的控制。 3. 实现方式: - **实现接口**:可以直接实现Spring的`HandlerInterceptor`接口,定义三个方法:`preHandle()`, `postHandle()`, `afterCompletion()`。 - **继承适配器**:另一种方式是继承`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这是一个已经实现了`HandlerInterceptor`接口的抽象类,提供了一些默认行为,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重写特定的方法。 4. Spring拦截器的生命周期方法: - **preHandle()**:此方法在请求被控制器处理之前调用,用于预处理请求。如果返回`false`,请求流程将被中断,不会调用后续的拦截器和控制器。 - **postHandle()**:此方法在控制器处理完请求后,但在视图渲染之前调用,可用于处理请求后的共享数据或进行一些视图渲染前的准备。 - **afterCompletion()**:此方法在整个请求处理完毕,包括视图渲染完成后调用,用于清理资源或进行一些收尾工作。 5. 应用场景: 拦截器常用于权限验证、日志记录、性能监控、事务管理等方面。例如,可以创建一个登录拦截器,检查用户是否已登录,未登录的情况下阻止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总结来说,拦截器是Spring MVC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机制来扩展和控制应用程序的行为,特别是在处理用户请求和响应的过程中。通过自定义拦截器,开发者能够实现定制化的需求,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