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系玻璃的饱和吸收机制与非线性效应

1 下载量 1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1 收藏 4.03MB PDF 举报
"本文详细探讨了硫系玻璃在激光作用下的饱和吸收现象,特别是As-S-Sex-Te(1-x)四元系统的硫系玻璃块体和薄膜。研究发现,当这些样品暴露在激光器外部时,会呈现出透过率随着激光功率增强而显著增加的非线性效应,透过率最高可提升约30%。如果将样品置于激光器件内部,就会观察到调制效应。作者认为,这种饱和吸收的机制是由本征吸收限的自激动态Burstein-Moss位移导致的。文章还介绍了样品的制备过程,包括块体玻璃的熔融冷却和溅射薄膜的制备,以确保其本征吸收限与激光波长协调。" 在光学领域,硫系玻璃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如非线性光学响应和光存储能力,成为研究热点。这篇论文聚焦于硫系玻璃的饱和吸收特性,这在非晶态半导体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探索。饱和吸收是指材料在高能光子照射下,吸收率会随着光强的增加而达到饱和,这一现象在激光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影响激光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As-S-Sex-Te(1-x)四元系统硫系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半导体材料,其特殊的电子结构使得它在特定条件下展现出饱和吸收效应。当激光功率增大时,玻璃的透过率增加,这可能是由于电子在高能量光子作用下被激发至更高的能级,从而减少了对后续光子的吸收。这种现象在器件腔外观察到,而在腔内则引发了调制效应,可能是因为激光与玻璃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了。 作者通过实验制备了与激光波长(1.06微米)匹配的块体玻璃和薄膜样品,通过调整Se和Te的比例来控制材料的吸收特性。实验方法包括熔融淬火和槽沉工艺,以及溅射技术,确保了材料的光学质量。 自激动态Burstein-Moss位移是一种电子能带结构在高光强下发生位移的现象,这解释了硫系玻璃饱和吸收的内在机制。这种位移使得更多的电子能够跃迁至导带,从而减少对激光的吸收,导致透过率的增加。 该研究揭示了硫系玻璃在激光作用下的饱和吸收现象及其物理机制,为设计和优化非线性光学器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理解非晶态半导体的光谱性质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