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空间表征的可塑性研究:SNARC效应与空间启动
1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401KB PDF 举报
"数字空间表征的特性及可塑性1\n何清华,李鹤,蒋挺,董奇\n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nE-mail:heqinghua@gmail.com"
本文探讨的是数字空间表征的特性及其在人脑中的可塑性,作者团队包括何清华、李鹤、蒋挺和董奇,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他们通过四个精心设计的实验,深入研究了SNARC效应(Spatial-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这是一种反应编码的空间-数字联结倾向,显示了数字处理与空间定位之间的关系。
实验一和实验二采用了不同的奇偶判断任务,分别使用双手和单手,均观察到了SNARC效应,即在判断数字奇偶时,较大的数字倾向于与右侧的反应关联,而较小的数字与左侧的反应关联。这表明SNARC效应不仅存在于传统的双手任务中,而且在单手任务中也能体现出来,进一步证实了数字与空间定位的内在联系。
实验三和实验四则关注了空间启动对SNARC效应的影响。实验三通过从左至右或相反方向的稳定空间启动,发现这种启动可以增强或削弱SNARC效应,显示了SNARC效应对外部空间线索的敏感性。而在实验四中,使用空间方向可变的启动,结果仍然得到一致的SNARC效应,表明SNARC效应并不受反应键距离的直接影响,其稳定性令人瞩目。
关键词聚焦于SNARC效应、空间启动和可塑性,提示这一现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研究人员指出,数字与空间的关联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大脑在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建立的,这与Dehaene等人的早期工作相符。Dehaene等人首次揭示了心理数字线的存在,这是一个从左到右的数轴,零位于左侧,数字大小与数轴位置对应。后续研究进一步确认了SNARC效应与书写习惯的关联,尤其是在左至右书写文化的环境中更为显著。
这些实验揭示了数字空间表征的深度和复杂性,以及大脑在处理数字信息时如何动态调整和适应空间线索。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认知过程,特别是在数学学习和计算能力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发现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表明教学方法可以利用这种可塑性来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2024-06-17 上传
2021-06-15 上传
2021-12-12 上传
2021-02-10 上传
2021-08-19 上传
2020-06-01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weixin_38652196
- 粉丝: 2
- 资源: 939
最新资源
- SSM Java项目:StudentInfo 数据管理与可视化分析
- pyedgar:Python库简化EDGAR数据交互与文档下载
- Node.js环境下wfdb文件解码与实时数据处理
- phpcms v2.2企业级网站管理系统发布
- 美团饿了么优惠券推广工具-uniapp源码
- 基于红外传感器的会议室实时占用率测量系统
- DenseNet-201预训练模型:图像分类的深度学习工具箱
- Java实现和弦移调工具:Transposer-java
- phpMyFAQ 2.5.1 Beta多国语言版:技术项目源码共享平台
- Python自动化源码实现便捷自动下单功能
- Android天气预报应用:查看多城市详细天气信息
- PHPTML类:简化HTML页面创建的PHP开源工具
- Biovec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预测、结构和可视化
- EfficientNet-b0深度学习工具箱模型在MATLAB中的应用
- 2024年河北省技能大赛数字化设计开发样题解析
- 笔记本USB加湿器:便携式设计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