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技术架构演进:从单一服务器到千万级用户
需积分: 18 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22
收藏 3.11MB PDF 举报
"豆瓣网技术架构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2005年3月上线到2009年的技术演变,包括网站的核心功能、用户规模、服务器配置、数据库选择、编程语言以及网络架构等关键信息。"
豆瓣网,自2005年3月成立以来,一直是一个以分享和发现为主的社区平台,用户可以在这里交流关于读书、电影、音乐、小组、同城活动及九点资讯等内容。随着用户的增长,至2009年,豆瓣已经拥有2.8百万注册用户,其中约四分之一是活跃用户,同时还有大量的非注册用户访问。每天处理的动态请求高达2000万次,峰值时达到每秒500至600次,反映出其在社交网络中的高流量和活跃度。
在硬件基础设施方面,豆瓣网初期采用的是由23台普通PC服务器组成的集群,其中12台用于提供线上服务。服务器配置相对简单,采用1U或2U规格,内存一般为1GB,硬盘为160GB SATA。系统基于Gentoo Linux,这是一款易于维护和安全管理的操作系统,允许通过`emerge`命令快速安装和更新软件,同时提供了对安全补丁的良好管理。
数据库选择上,豆瓣网选择了MySQL,这是一款当时非常流行的开源数据库。由于其业务特性,主要以读取操作为主,因此选择了MyISAM存储引擎以优化读取性能。对于需要高并发读写的场景,豆瓣则使用了InnoDB引擎。此外,为了数据备份与容灾,还实施了MySQL的复制功能。
在软件栈上,豆瓣网采用了Python作为主要的开发语言,得益于Python的开发效率高、内置丰富的库以及成熟的第三方库支持。Python社区的活跃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豆瓣网的Web框架选用了Quixote,因为它在当时相对轻量且易于实现RESTful的URL设计。在Web服务器方面,使用了Lighttpd结合SCGI协议,以及Memcached作为缓存系统,提高了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整体性能。
豆瓣网的技术架构在早期就已经展现了其高效和灵活的一面,通过合理的硬件资源配置、精挑细选的软件栈以及对数据库和缓存系统的优化,成功地应对了大规模用户和高并发请求的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豆瓣网的技术架构想必还会经历更多的迭代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互联网环境。
2013-01-23 上传
2024-11-26 上传
2024-11-26 上传
2024-11-26 上传
2024-11-26 上传
flyfreebsd
- 粉丝: 8
- 资源: 37
最新资源
- JHU荣誉单变量微积分课程教案介绍
- Naruto爱好者必备CLI测试应用
- Android应用显示Ignaz-Taschner-Gymnasium取消课程概览
- ASP学生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设计及完整源码
- Java商城源码解析:酒店管理系统快速开发指南
- 构建可解析文本框:.NET 3.5中实现文本解析与验证
- Java语言打造任天堂红白机模拟器—nes4j解析
- 基于Hadoop和Hive的网络流量分析工具介绍
- Unity实现帝国象棋:从游戏到复刻
- WordPress文档嵌入插件:无需浏览器插件即可上传和显示文档
- Android开源项目精选:优秀项目篇
- 黑色设计商务酷站模板 - 网站构建新选择
- Rollup插件去除JS文件横幅:横扫许可证头
- AngularDart中Hammock服务的使用与REST API集成
- 开源AVR编程器:高效、低成本的微控制器编程解决方案
- Anya Keller 图片组合的开发部署记录